近日新聞媒體報導,施工多年的台北㨗運松山線,工程已近尾聲,即將進行驗收履勘,最快可於十一月底營運通車。這是繼兩年前信義線之後,又一㨗運新路線納入營運網,使台北㨗運階段性的營運網路儼然成型,台北都會區的交通再向前邁進一大步。
台北㨗運營運十餘年,經歷了初期的草創摸索,剛起步就面臨棘手的馬特拉事件,也遭遇納莉颱風暴雨的泡水摧殘,也曾發生電腦機電故障停駛,甚至輪胎冒煙致乘客倉皇走軌避難的鏡頭,也曾經上了新聞版面。
然而,台北㨗運卻在層層考驗中,逐步建立穩定良好的營運,也獲得相當髙度的口碑評價。今天,台北㨗運系統呈現的整潔乾淨、乘客的優雅排隊守秩序、各項先進科技運用、以及服務品質提昇,可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台北捷運不只提供便㨗運輸,也改善了大台北的交通,甚至改變了市民的生活。而在日常生活當中,自然型塑了優質獨特的所謂㨗運文化。台北㨗運已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,乃至影響生活的重要一部份。有些人甚至說,它是台北的乃至台灣的驕傲。
松山線通車後,將由台鐵松山車站附近,向西沿南京東路、南京西路到達北門,向南轉向到西門;同時規劃連接目前已營運的小南門支線,再於中正紀念堂站,銜接新店線到終點新店。構成台北㨗運現階段的五大網絡之一。過去,個人對小南門支線的意義及価值,心中曽有著極大的質疑,顯然是本人誤會了。
關於路線規劃及転乘設計,都屬於綜合規劃的範疇,也是專業專家的聀責。前幾年,中和蘆洲線通車時,為避免台北車站人潮集中擁擠,依交通運輸乘客分流概念,轉乘點由早期的台北車站,回歸原設計的忠孝新生站。此舉引發中和地區部份民眾的抗議,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,這股所謂少數民意,竟譲主其事的台北市長面臨痛苦的抉擇。我們誠摯希望大台北交通大計,絕對重視綜合全盤規劃,也要堅持尊重專業。勿讓少數人的短期利益,影響了大台北的全盤規劃。
台北㨗運網絡成型後,過去有些過渡性的作法,也需要從長計議。其中很重要的一項,就是路線的正式中文名稱。由於多數路線係連結兩個地區,如即將通車的松山-新店、如淡水-信義區、如中和-蘆洲、新莊,為明確清晰辨識,似不必再硬要採用兩地簡稱的兩字名稱,而以較繁的四字路線名稱為宜。至文山-內湖、南港-板橋,由於現在名稱,大家都己習慣且並無識別困擾,沿用簡單兩字的文湖線、板南線亦無不可。
至於國外普遍使用的數字碼、文字碼及顏色,是否正式一併使用,台北㨗運單位應早已有規劃。由於是首度公開使用,自可依國人習慣,符合台灣的實際情況,周延慎重研訂。再跟上述的中文名稱合併使用,建立台北㨗運完整的路線標示及辨識系統。
依照㨗運單位的後續計劃,台北未來的㨗運網絡,可說是遍佈大台北地區,形成所謂幾線幾環的大型㨗運網絡系統。我們今天在電腦網路上,已可看到五顏六色、活潑生動的精彩網路示意圖。期盼台北㨗運在好不容易建立的基礎上,持續進步發展,也希望它永遠是我們的驕傲。譲我們大家共同珍惜,共同努力,維護優質的台北㨗運以及捷運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