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紐約紀行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
 

 

         前文說過,紐約人文薈萃,除了經濟金融居世界樞紐地位外,也是藝術文化之都。各項藝文表演及展覽豊富多元。造訪紐約,自然不能錯過。我們這趟紐約行,也安排去百老滙看了音樂劇,還去參觀了幾家有名的博物館。

 

         說到紐約的博物館,當然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  大都會博物館應是首選。這家位於中央公園東側,笫五大道82 街,成立己達一百三十年的藝術殿堂。有人將它與倫敦大英博物館、巴黎羅浮宮並列世界三大搏物舘。可見它人氣鼎盛,藝術地位崇高。

 

         由於大都會博物館收藏豊富,包羅萬象,展覽場館衆多,展區範圍極廣。參訪前,如能作點功課,確定參觀主題。當能在有限的時間內,深入展覽精華,滿載而歸。至若一般參訪,可循序參觀,也可隨興挑選喜歡的主題。保証譲你不虛此行。

 

         歐洲地區博物舘收藏大批世界各地歷史文物,曾引發收藏文物來源及歸屬議論,至今仍是國際間熱門討論的話題。大都會博物館也收藏展示許多珍貴歷史文物,但歷史背景不同。似乎比較沒有這種感覺。由於與參訪無關,就跳過這個話題吧。

 

        要維護這麼規模的博物館,其成本可想而知。經費主要靠補助津貼及捐助。但大都會博物館仍強調其社教公益特質,雖有售票樻台,也有標示建議金額,其實還是自由捐助性質的。

 

         大都會博物館展覽內容精彩多樣,譲人目不暇給,帶來豊富的藝術文化饗宴。但走出博物館,可別匆匆離去。博物館前長達百米,寬濶的台階,也是博物館必停之處。這裡,除了可稍亊休息,舒緩一下或許稍微厳肅的藝術之旅。只見各國遊客散坐在台階上,或交換藝術心得,或簡餐充飢,或補充飲料,或享受著陽光,還可欣賞第五大道路邊街頭藝人表演,構成了另一幅韻味十足的大都會藝術之旅的圖畫。那天,那位黑人喇叭手竟突然吹起了曰本國歌,讓幾個日本婦女驚喜感動不已。

 

        就在大都會博物舘的斜對面,同是中央公園右側,第五大道東側的 Guggenheim  古根漢美術館,則是以美術為主體的展覽舘。美術舘是由一幢七層樓的螺旋型造型設計大樓,廷伸至另一幢大樓組合而成。除了美術展覽外,還提供各式美術教育服務。現場就有不少兒童美術作品的展出。這外觀造型獨特的螺旋型美術舘,被譽為紐約最美的建築之一。可惜的是,那天螺旋型大樓部份,因修繕關閉未開放。

 

         說到古根漢美術舘,就不能不提到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工業大城畢爾包。這個高中地理教科書曾出現,而在一般雜誌或新聞媒体報導中,絕少被提及的古老城市。為配合產業變遷,都市更新,活化老舊城市,毅然注入美術舘元素,整體市容煥然一新,觀光客蜂擁而至,成績斐然。前幾年,台灣在胡志強市長的大力爭取下,曾有在台中市設立古根漢美術舘之議。惜最後因經費等問題,終未能成功。如果設立了國際知名的古根漢,台中巿是否會展現出多麼不同的樣貌。

 

         紐約還有一個現代藝術博物館 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  ,這個位於紐約西53街,被簡稱或䁥稱為 MoMA 的博物館,則以現代藝術為主題。包含繪畫、雕塑、建築、設計、攝影、素描等,展覽內容廣泛多樣。那天,我們抵達博物館,遠遠就見排隊人潮,秩序井然,長長人龍繞了幾條街,人氣超旺。博物館的入場票價美金25元,每個禮拜有企業贊助的時段,則可索票免費入場。如果時間許可,那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 

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        地下鐵是紐約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,路線四通八達,也是紐約人生活的一部份。而到紐約旅遊,除非全程叄加旅行團,從頭到尾就是只搭乘遊覽車。否則,應該都有機會搭乘地下鐵。要是到了紐約,真沒搭過地鐵,那也是蠻遺憾的。

 

         初抵紐約,一進入地下鐵,面對一波波,行色匆匆,擁擠的人潮,在那密閉的空間,在那有點昏暗的光線下,還真有點震懾之感。尤其侷促在那些老舊狹窄的站台,那些古老簡陋的設備,再加上那震耳呼嘯而過,外觀有點髒亂的地鐵車輛,實在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。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打一開始,就喜歡紐約地鐵。老實說,我第一次到這美國首善之區紐約的時候,一點也不喜歡。

 

        紐約地鐵營運已超過一百多年,是世界歷史最久的地下大眾運輸系統之一。曾經風光一陣,也曾經歷過,大家聞地鐵而色變的年代。如果我們還是從古董的角度,從負面的面向去評論,似乎也不公允,也無法宏觀紐約地鐵的全貌。事實上,紐約地鐵近年致力改善營運,令人刮目相看。

 

        今天,紐約地鐵營運里程有368公里,車站縂數468個,服務路線26條。除了 Staten Island 要跨海,尚待整合外,可說遍及紐約大部份地區。除了歷史因素,許多古老狹窄的硬體設備不易更新外。營運顯著提昇,管理頗上軌道。而久為人垢病的塗鴉髒亂,早已不復見。明亮車廂譲人耳目一新。

 

        紐約地鐵路線多,有數字編號的,如 1、2、3、4、5 ,有英文字母編序的,如 A、B、C、D、E,有東行西向的,有南來北往的。有 Express  的,有 Local 的。一個初次接觸紐約地鐵的外地人,對這彷彿地下迷宮,真的會被弄得昏頭轉向,茫茫然不知所措。不過,只要一張地鐵地圖在手,確認搭乘路線,抓住幾個転運大站,像 Grand Central 、Time Square 、 Penn Station 的位置。再循著向北、向東站名編號遞增,向南、向西遞減的原則,應該很快就可以上手了。

 

        萬一搭錯車怎麼辦?還好,紐約地鐵採取一票到底制,只要在另一站換車,或下一站搭回頭車就可以了。至於在 Manhattan  地區,由於曼哈頓呈南北長形,切記標示 Uptown 是往北,Downtown  是往南。有些地鐵站出入較窄,往南及往北各有出入口,要注意標示,以免走寃枉路。至於像延伸至 Brooklyn  的路線,在下城地區搭乘,則 Downtown 標示改為往 Brooklyn  。而在 Brooklyn  地區, Uptown  標示則改為往 Manhattan 。

 

         紐約地鐵早期使用金屬代幣,每次入站投一枚。因此身上口袋鼔鼔常裝多枚,且需經常購買,頗為不便。近年已電子化,用 Metro Card 儲值刷卡。目前票價是美金2.5元,各地鐵站都設有電子售票儲值機,但縂見人工售票窗口大排長龍,除了外地人不熟悉機台操作外,還是有很多人不習慣面對冷冰冰的機器對話。

 

         不管你喜歡與否,紐約地鐵每天肩負著龐大的運量,是紐約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在古老的架構下,也呈現不少嶄新的一面。

 

        去年去俄羅斯,我們曾特別請求當地導遊,帶領我們去搭莫斯科地鐵。親身欣賞名聞遐邇,有地下博物館美譽的地鐵。對深逹百米地鐵站的深厚藝術氣息,頗為震服。

 

         那紐約與莫斯科地鐵比一比如何?如果從地鐵站設計造型來說,對莫斯科地鐵的笫一印象似乎比較好。但如以商業營運效率來說,紐約地鐵應該明顯占上風。至於落後百年才起步的台北㨗運又如何呢?縂體而言,憑著後起的優勢,我對台北㨗運還算感到自豪。也盼望隨著網路成型,營運能持續提昇。雖然,我對台北文湖線的系統規劃,以及車廂、座位的設計,是非常有意見的。只是,這不是今天短文的主題,以後有機會再說囉。

 


        附記:在紐約 Flushing Main Street 地鐵站,我們在電子售票機台,依畫面提示,投入 美金20元,儲值 Metro Card 。卻如吃角子老虎,有去無回,沒有確實加值成功。雖經現場提報,以及小妹透過網路申訴。依我們自己的類似經驗,恐只能自認倒霉。在沒有太多的預期下,返台後不久,竟接小妹 e-mail 告知,已接獲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  退回美金20元。我不禁要為紐約地鐵按個讚,對老舊的紐約地鐵的評價,又加了幾分!

 

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    

        上一篇短文,談到紐約洋基球場,敘說那一天,我們親身體驗感受 MLB 的球賽,引起許多球迷熱烈的迴響。常聴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,對這樣的說法,我是有點意見的。說棒球是美國的國球,則一點也不為過。除了棒球,美國人還喜愛各種運動,像 NBA 美國職籃、美式足球、冰球、還有網球,也都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部份了。

 

        時序進入早秋,每年八月底九月初的網壇盛會,美國網球公開賽即將登場。對於廣大喜好網球的球迷來說,每年的四大滿貫賽,由年初的澳網 Australian Open 打頭陣,揭開序幕。継而紅土大賽 French Open 。接續就是名滿天下的草地大戰 ,連不打網球的人,都耳熟能詳的溫布頓 Wimbledon  宮廷大賽。接下來就是年度壓軸大戲 US Open 隆重上場了。

 

        我們這一趟紐約行,是從五月底至六月中。正是法網紅土大賽正熱的時候。我們也幾度為了現場転播的精彩比賽,變更了我們難得的紐約行程。只是我們來的時機不巧,沒有碰上美網兩週的賽期,終沒能現場觀賞期盼己久的 US Open 。而過去幾次到紐約,每次搭七號地鐵都會不自主地,望著窗外,看著那座落在 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 的美國國家網球中心,也正是 US Open 的比賽場地。

 

         眼看著我們紐約行程進入尾聲,這近在咫尺的網球之家,也將再度列入下回造訪目標之際。突然峰迴路転,幾個人都很一致地舉雙手贊成,把美網中心列入此次紐約行的最後一站。作為一個網球愛好者,我特別感到興奮,美網中心終究沒有"漏網"。

 

        六月十三日離美前夕,在清炎、佩瑛分別開車陪同下,我們來到了美網中心所在的大公園。近距離欣賞那從老遠就可看到的藝術雕塑地球儀。這也是半個多世紀來的紐約地標之一。美網中心占地頗廣,大小比賽場地二十餘座。其中最主要的當然就是  Arthur Ashe Stadium 中央球場,以及 Louis Armstrong Stadium 球場了。

 

        由於沒有正式比賽,現場除了不少人在打球練習外,嗅不出熱鬧緊張的氣氛,只能想像球王 Djokovic 、球后 Sharapova 在這個球場比賽,展現高超球技和美妙的英姿了。不過,球場的販賣部倒是如常開張,生意也算興隆。在老婆阿櫻的鼔勵下,買了一些網球用品,包括一隻很炫的太陽眼鏡,還有幾件提前開賣,已印上 2013 US Open 圖樣的紀念球衣。我們在寬敞的美網中心,盡力尋找那 US Open 的感覺。

 

        相較於 Wimbledon 尊重傳統,球員多身穿白色球衣,觀眾甚至有點正襟危坐。美網則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格,球員服裝多彩多姿,觀眾氣氛熱烈隨興,加油喝采聲不斷。哪天電視現場播出,觀眾席上,突然出現打赤膊、翹二郎腿的鏡頭。或者球賽進行中,忽然被觀眾鼔噪聲打斷,那是一點也𣎴凸兀,一點也不足為奇。

 

        那美網冠軍應該是美國選手的天下了吧!那可不!以最能表現球技的男子單打來說,近十年來,是由四大天王 Federer ,Nadal, Djokovic ,Murray  所盤據。昔日美國天王  Sampras, Agassi  的時代早已遠去。最近一次美國選手捧冠軍杯,那已要回顅到 2003 的 Andy Roddick 了。至於兼具美與力的女子單打,還好美國有超級強棒, Williams  姐妹撐起半邊天。否則細說美國選手奪魁,竟要回溯到  1998 的 Davenport  了。

 

        再過一個多禮拜,美網就要登場了。真想現在啓程再去紐約小妹家作客,現場欣賞 US Open  ,那多棒呀!可是我們這批蝗蟲剛過境,實在不好意思,現在又飛回頭了!由於時差關係,看來,今年的美網大賽,只能半夜挑燈看轉播,嘴裡吃著生力麵,心裡想著小妹家的大龍蝦美味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
         一說到棒球,很多人都會想到棒球的最高殿堂-美國大聯盟 Major League Baseball, MLB ,而台灣的球迷更不會忘記,當年穿著40號球衣,代表紐約洋基隊,大展身手,締造不少傲人佳績的王建民。在這股旋風下,人稱紐約中華隊的紐約洋基的點點滴滴,相信是許多球迷,至今仍津津楽道的。而紐約洋基隊長久以來,一直是紐約的代表,也是紐約凝聚力的象徵。只要洋基出賽,就見球迷湧現,氣氛髙漲。要是擊敗宿敵如 Boston Red Sox ,那更是全場歡欣沸騰。而人稱邪惡帝國的洋基隊,隊史成績輝煌,百年來多項紀錄名列大聯盟笫一,每次獲得世界大賽冠軍,全紐約都為之瘋狂。而這些都從位於紐約Bronx 的主球場- 洋基球場開始的。洋基球場也成為許多球迷心目中的聖地。

 

         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棒球,並曾在學校階段叄加棒球隊的筆者來說,平常就會關心棒球的訊息。對於美國職棒的比賽轉播,雖很少半夜挑燈或趕起大早,但也經常看著電視上的 Live 転播,也很隨興地,看著比賽的重播,軽鬆愉快地欣賞比賽。但還蠻遺憾的,一直還沒機會,也沒特別安排去現場看 MLB 比賽,也還沒造訪比賽球場。

 

        這一趟美加行,我們好好地把握機會。老早就請佩瑛幫忙,在有限的行程中,選定日期,選定賽程,秘書長也作足了功課。跟著旅行團,我們先在加拿大 Toronto 看了藍鳥 Blue Jays 主場的 Rogers Center。在 Boston 遠觀頗負盛名的 Fenway 球場。等我們到了紐約,縂算開始了棒球聖地之旅,親身感受那無可取代的臨場氣氛。

 

         六月五日那一天,是紐約的大熱天。是一個普通的 weekday,賽程是下午兩點,對手是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。我們從 Flushing  坐了7號地鐵,転搭4號地鐵,循著有名的紐約地鐵大戦的路線,來到了紐約這幾年才新蓋啓用的新洋基球場。出了略為陳舊簡陋的地鐵站,隨著一路相擁的紐約球迷,不少人還穿著洋基白色細黑條紋的隊服。遠遠就看到球場外面大排長龍,除了排隊入場外,還有大批等著購票的球迷。可見紐約人是多麼瘋棒球,多麼瘋洋基隊。

 

        那一場球賽,坦白說,不算是大賽,更不是什麼關鍵經典賽事。可是,依然吸引了四萬多滿瑒的球迷,現場氣氛也高潮迭起。中場攻守交替時,還穿插了一些球迷互動的小節目,帶動全場的氣氛。半場休息時,還邀請歌手帶領高唱「天佑美國」,把氣氛帶到有點莊嚴的最高潮。連工作人員拿著拖把,清理場地,都変成笑聲連連的整地秀。可以說,從頭到尾,絕無冷場。転過頭看過去,只見人手一杯可楽飲料,另加個大號熱狗、爆米花。人人軽鬆愉快,很明顯,滿座的球迷,一面看著比賽,一面也在享受著,這烈日驕陽下,嘉年華似的午後時光。

 

        大聯盟的球星很多,洋基球員也為台灣球迷所熟知。那天,蠻可惜的,洋基老隊長,也是洋基精神支柱 的 Jeter ,和 引發禁藥爭議的大咖 A-Rod 都沒有上場。但還是見識了不少球星的風釆,由西雅圖水手轉戰,企求一枚世界大賽冠軍戒指的日裔選手鈴木一郎,還有跟王建民同時加入,已然成為巨星的 Cano 都表現了絶佳的身手,展現了髙超的人氣,獲得全場熱烈掌聲。

 

         那場比賽到底結果如何?我的印象是洋基嬴了,因為現場紐約球迷歡聲不斷。那比數呢?很抱歉,我真的忘了。我們似乎已沉陷在 MLB 所營造的氛圍中,也早已融入全場紐約球迷熱情高亢的氣氛中。沒錯!我們是來看比賽,球賽當然還是主戱,但,那卻已不是球賽的全部了!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       紐約這個美國第一大城市,雖不是美國的政治中心,但人文薈萃,集經濟、金融、藝術、文化於一身,說它是美國最重要的都市,一點也不為過。真要細數它的特色,還有奌不勝枚舉。而紐約的建築應是代表之一,不管新舊,可說各具特色,譲人駐足欣賞,譲人品 味懷舊。尤其那一棟棟摩天大樓 所構成的摩天大樓群,形成了紐約特殊的景觀,每一棟大樓的不同造型 設計,也形塑了紐約漂亮的 sky line。因此,不管白天或夜晚,不管在城裡或從城外,都 可瀏覽紐約不同的風貌。

 

        紐約知名的大樓很多,位於34街的 Empire State 帝國大廈,建於1920年代末期,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的代表作,樓高三百多公尺(也有說四百多公尺,看你怎麼算),曾長時間名列全美暨世界第一髙樓,是美國國力的象徵,也是至今觀光客必到的景點。像克萊斯勒大樓,古典中世紀圓頂玻璃彩繪,也是紐約的亮點。而通稱為大都會人壽大樓,位於中央大車站附近,永遠吸引了無數讚歎的眼光,印象中曾是美國驕傲的 Pan Am 泛美航空的縂部。洛克斐勒大樓也開啓商業辦公大樓群的先河,1980年代曾被日本資本大軍一度攻佔。位於第五大道的 Trump Tower  川普大樓,則是近期地產大亨 Trump  的傑作。另外,一定要提的,就是1970年代就䇄立在南曼哈頓,號稱美國新地標的世貿雙子星大廈。

 

         2001年9月11日當地美東時間上午九時 (台北時間晚上九時)前後所發生的那一幕,相信是很多人永難抹滅,令人驚恐震撼的記憶。一個普通的上班日,一大群上班族正匆匆要趕到辦公室,開始一天的工作。突然,頭頂上,竟飛來龎然大物,一架真的飛機,竟直直地朝雙子星大樓北樓衝撞過去。剎那間,烈火濃煙竄起,恐怖嚇人。想不到幾分鐘之後,在衆目睽睽之下,在全球電視 live 転播下,又一架飛機竟也直衝雙子星南樓。這次恐怖攻擊造成數千人不幸罹難,雙子星大廈也延燒塌陷,揚起滿天麈灰,最後夷為平地。

 

        以一個普通外國人,筆者無意再去探討這次事件的原因,也不想再去回顧事發當時的驚悚畫面。但作為金融業的一份子,並曾數度在紐約金融中心停留的從業人員來説,911不只是新聞,不只是震撼的新聞。世貿大樓也不只是金融中心較顯眼的兩座辦公大樓,而是曾經每日穿梭其間,開會、研討、工作其間的場所。那中庭、那迴廊、那地鐡通道、那些餐廳、賣店、還有那展望台,都勾起了許多的回憶。

 

         憑弔911,是那麼稀鬆平常。我們隨著百威旅行團也來到現場,在那一大片改建工地邊,走馬看花巡禮一番,很快結束行程。我們秘書長可是學建築、精通都市規劃的專業人員,又曾受美國政府之邀,訪問美國多時。在團長的大力支持下,我們很有默契地,又另安排了一次深度的追憶之旅,慢慢消化內心的情緒。

 

         転眼911即將屆十二週年,樓塌現場已無殘破廃墟模樣,反之,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像。未來的新世貿大樓已拔地而起,那新古典的線條造型,展現出不凡的氣勢,與原有方正的格局設計截然不同。期待全美第一的新大樓早日完工,紐約的新地標宏基永奠。或許,這稍可撫慰一下紐約人失落、創傷的心。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   
        美國的開國元勲 founding fathers 中,最為人尊崇、最為人熟知的,應該是被通稱為美國國父的  George  Washington 了。為了紀念這位帶領美國脫離英國統治的開國獨立英雄,美國首都所在就稱為 Washington D.C . 而美國五十州中,西北邊也有一個華盛頓州。全美各地還有不少以華盛頓命名的地方,紐約巿附近長島就有一個迷人港灣小鎮 Port Washington。

 

         話說我們在蕐盛頓脫隊後,按美國現有的交通客運體系,長途以航空飛機為主要工具,中程以公路汽車為主流,短程都會區則是㨗運地鐵的天下了,怎麼看,都沒有鐡路火車的份。然而,我們由華盛頓搭了5個小時的 Megabus 到紐約,再由賓州縂站到 Queens 小妹家,卻展開了一段令人驚艶的鐵路之旅,而把這些串連在一起的,就是由賓州總站開始,到 Port Washington 為終點,連紐約人都未必熟知的 Long Island Rail Road  的一條鐵路支線。

 

        那一天,正值下班時分,在這百年老站賓州縂站,我們還沒有時間、空間回想一下當年這地下運輸樞紐的龎然偉大。只見蜂擁人潮,一波又是一波,我們初抵紐約,馬上身陷其間,還頗有幾分震撼之感。遠遠縂算看到那不算很顯眼的標示,這 LIRR 的標誌,這時還蠻讓人感到親切呢。當然,我們認真又辛苦的秘書長早已作好功課,班次時間、票價、上車月台、下車站名,樣樣掌握,連我們這幾個來美旅遊的外國人,適用 senior citizen  的敬老票都用上了。

 

        準時上了車,但見車廂寛敞明亮,座位舒適清爽,而車上那位有點歲數又有點中廣的車長,身著古典式鑲金邊制服,顯得很神氣有韻味,我們欣賞著窗外夕陽美景,一路上看著那些老舊的站房,還有那狹窄的月台。大約三十來分鐘,火車準時抵達 Flushing  地區的 Auburndale 車站。通過了無人服務的站房,出了略顕昏暗的車站。一眼就見到清炎、佩瑛全家出動來迎接我們了。

 

        這是一趟短短半個小時的鐵路之旅,所見盡是百年車站,老舊站台。顯然這鐵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,見𣎴到豪華車廂,更沒有氣派的站場,雖歷史久遠,但營運管理卻仍上軌道,有股譲人緬懐回味的感覺,可謂是歷久而彌新。我們在心𥚃油然興起了希望哪天能再來真正體驗一下,這古樸簡約但依然清新可愛的 LIRR。

 

        果然,大約十天後,在緊湊的紐約行程中,我們又來了一趟 LIRR 的 Port Washington 之旅,我們徜徉在那海天一色的美麗海灣,而我,甚至在那碧草如茵的海邊一棵大樹下,作了一個美麗的夢。不信? 有照片為証!那天到底有什麼趣事,以後有機會再說啦。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

         一說到龍𧎚,那美味縂譲人垂涎三尺。在台灣,平常在家裡幾乎沒什麼機會吃到,偶而叄加喜宴,那前菜大盤龍蝦沙拉看起來都很漂亮,實際卻多是薄薄幾片,沒兩下早已盤底朝天,只能淺嚐即止。只有等到哪天直衝到海邊漁港,來個龍蝦大餐,才能大快朶頣一番,這下縂算可以口齒留香,回味個幾天。可是摸摸荷包,好像變輕了。

   

       也因此,出國旅遊選擇一個海邊景點,來個海鮮大餐,好好地犒賞自己一番,這可是很多人旅遊規劃重點項目之一。而旅行社的行程安排,也少不得拿所謂龍蝦大餐作噱頭,作促銷。幾年前,我第一次到 Boston,當然也沒漏掉龍蝦之旅。坦白說,那天晚餐是否真的很美味,已經沒有什麼特別印象。但每人雙手緊抓大龍蝦雙螯,那幅令人既新奇又興奮的畫面,倒是至今難忘。

 

       這趟紐約行,由加拿大一路拉車南下,來到學術重鎮 Boston,也依樣沒有免俗。那龍蝦雙螯,那歡樂鏡頭依舊。連西餐廳換成了中式餐廳,水煮龍蝦一大隻還是沒有改變。這一餐,令人印象深刻,但只能說是我們這一次龍蝦之旅的序曲。

 

       我們在 Flushing 小妹家,老實不客氣地當起紐約客,一切都靠著清炎、佩瑛張羅。那一天,在他們兩人分別親自開車陪伴下,我們一路欣賞  Long Island 美景,順道開開眼界,遠眺那些富豪別墅。終於來到了風景秀麗、逰艇密佈、船帆點點的美麗港灣 Jefferson Port。

 

        本篇還是言歸正傳,只說吃的。這一頓海鮮大餐,除了龍蝦還是當然主角外,還有那令人回味無窮的波士頓軟殻蟹。另再佐以薯條、玉米、沙拉、飲料、冰淇淋,在蝦足蟹飽之餘,頓覺人生真是幸福呀。瞧瞧鄰桌兩位熟年女士,氣質優雅但體態不能算曼妙的日本 lady,面對一大盤海鮮佳餚,還在努力加餐呢。

 

        返國的前一天,或許是我們對龍蝦美味還一直念念不忘,也或許我們對龍蝦再次的盼望沒有隱藏好,也或許眼看著我們這群"蝗蟲"終將順利過境,清炎竟親自採買,親自整備,親自料理。在專家的調理下,還特別加上紅蘿蔔、芹菜、玉米等獨家妙方,一大鍋與眾不同的水煮龍蝦在歡呼聲中上桌了。

 

        我們永遠忘不了那頓惜別晚餐,那孕涵滿滿親情與真情的龍蝦晚餐。

 

         謝謝清炎、謝謝佩瑛,謝謝世駿、謝謝世恩、謝謝欣玲、燕玲、謝謝可愛小公主,謝謝您們家的每一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         每次出國,総是要先想好怎麼與國內家人聯絡。兩地時差知多少,用什麼方式最便捷,哪種工具最具友善性,哪一樣的通訊品質較優,免得臨時弄得一肚子氣,還真想把電話揍一頓。當然,費用多少也要列入考慮,否則一邊通電話,一邊心裡還在惦記著什麼國際漫遊,那也是蠻掃興的。


        這趟紐約行,時間特別長,再加上我行前不巧有點感冒,因此,如何聯絡就比以前多次出國更為重要。偏偏我對新科技產品沒什麼細胞,對新通訊工具的繁雜操作,又頗為"感冒"。平時可以說,反正我是三年級前段班,我又沒有太落後給同學。但出國在即,情勢所逼,在光正、伊蕙特別關心協助下,特别叄加了由他們親自講授,而且是一對一的特殊輔導,就這樣臨時抱彿腳,也就硬著頭皮上路了。


        懷著短期惡補成果,一路上因時、因地、因狀況(有訊號嗎?有線無線?有料或無料?....)而制宜。時而手機通話,時而傳送簡訊,時而來個 e-mail,雖偶有狀況,小有挫折,倒也沒有什麼大凸槌。尤其隨團還有仁、礎兩位專家髙手可以隨時請教,可以向他們討救兵。因此,台、美溝通無礙,台、加亦互動頻繁。(怎麼聽起來,像是外交部發言人的口氣?)


        說起這兩位髙手,除了他們早就尃精各類科技產品外,仁還有得毅這強棒支援,幾乎7-11,24H無休。一路上 wechat ,即時語音,清晰可聞,令人欣羡。而礎有兩位更年輕世代的全力 push,也是一路 Line,一會兒來個笑臉,一下子又是鬼臉,等一下又來個大姆指讚,令人大開眼界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那一天,在加拿大,回到飯店都已蠻晚了,但還是思念著台北的家。趕緊拿起 iPad,按下開關。仔細回想一下操作步驟,按下skype,心中卻是有些噗噗跳,回想過去幾天,在黄石公園那般偏遠落後地區的失敗経驗,這次應該可以萬事俱備,不欠東風吧?只聽見 iPad 嘟嘟幾聲後,那熟悉的聲音終於出現了,真令人興奮,再小心翼翼地按下幾個鍵,緊張地過了幾秒鐘,伊蕙的身影竟然從 iPad 的9吋螢幕跑出來了。真是不可思議!


      接下來的旅途中,每一天,我和老婆阿櫻都盼望著,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女兒、女婿還有可愛的孫女、孫子,在 iPad 上面對面開心聊天了。古人說什麼天涯若比鄰,豈只比鄰?庭庭、宸宸不都在我們眼前嗎?!(咦?宸宸的頭頂上,怎麼多了兩隻角?哦!是誰的惡作劇呀。)我不禁要髙呼:「iPad萬歲、skype萬歲」


      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每次出國旅遊,縂是會心繫國內,除了要向家裡報平安,談些 家中大大小小的亊外,也順便敘敘國外所見所聞。如果剛好有什麼較重要的事,譬如說,孫女孫子的趣事啦,譬如說,庭院那株櫻花有澆水了嗎?要是碰巧不小心聽到什麼國家大事或是地震風災的消息,那更是要即時聯絡,免得人在國外,卻是心中七上八下,多少會影響逰興的。

 

         早期的通訊方式,電話應是最普遍的了。可是國外公共電話何處有?身上不巧又沒有外國銅板、電話卡怎麼辦?等到萬事似乎ok,只聽見那死機器很溫柔很制式地對你說什麼 please check again....,這時你又能怎麼辦,只能仰天長嘆了。以前叄加旅行團,每當在飯店 check out 的時候,每個人都要另外到樻台結算並支付房間電話費。我想這應該是很多團體旅遊者的共同經驗。一直到手機出現,大家才不再那麼急著找公共電話,也不再那麼依賴飯店房間的電話了。

 

         隨著時代進步、科技日昇、功能多樣化,手機到今天依然引領風騷,在傳統通話領域內,占有絕對的領先地位。不過,眼看著各種各樣的硬體陸續上巿,再加上那令人眼花瞭亂、讚嘆不已的應用軟體,所謂「打電話」已不再只是過去的樣貎,通訊也早已發生革命了。

 

         說了半天,怎麼好像跟這趟紐約行沒什麼關係,才不過交了3篇稿子,是不是就有點態度不夠認真,好像要敷衍了事。非也!非也!這幾個禮拜以來,這專欄短文己成為我生活的中心之一。前兩天,甚至還有一位未具名的讀友,在我的部落格上回應,譲我受寵若驚,給我莫大的鼔舞。

 


        這篇關於打電話的短文,其實只是個引子,這趟紐約行還有許多精彩的有關打電話的小故事,譲我慢慢道來,敬請期待。

附記:我們家「暑期安親班」又準時開班了,由於口碑極佳,現有小朋友學生人數 "髙"
        達2人之多。班主任工作繁忙,壓力頗大,自不在話下。筆者身兼副主任,偶亦兼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任"處理長",工作亦非軽鬆,可是這可是天下阿公阿嬤最盼望、最甜蜜的暑期
        作業了。近期本專欄短文萬一有脫稿情事,還請讀者見諒。瞧那邊班主任似乎在
        使眼色,好像是說...."別牽拖了"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話說6月19日我発了一封 E-mail 給佩瑛,感謝清炎和佩瑛這段期間為我們的接待,以及那麼多辛苦細心的付出。說真的,千言萬語都不能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激於萬一,也難反映我們對這趟紐約行,內心無比的感動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就在這封 mail 寄出沒多久,也許跟小妹真是霊犀一奌通,我在信箱就看到佩瑛的一封長長的 mail ,時間大約是在同一天。雖然小妹和清炎為我們去紐約辛苦準備這麼久,更是全程無微𣎴至的照應。信上還是說,他們深覚招待𣎴週,未善盡地主之誼。
清炎佩瑛這麼客氣,更譲我們過意不去。

         佩瑛移居美國多年,對中文接觸較前減少,但她卻仍能下筆流暢,用詞精準,語帶感情,運用自如。我對她早就佩服𣎴已,以前就曾對我老婆阿櫻說過好幾次了,佩瑛的文筆真好!

        這次佩瑛 mail 上有一句話,卻深深地觸動了我。信上説,當我們一行離開美國,返回台灣後,有一天,外甥世駿滿懷闗心,對著他的媽媽,說了一句"Are you ok?"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清炎佩瑛客居美國二三十年了,雖𣎴能說早就融入當地的生活,但早已習慣了異鄉的生活方式了。雖說台美兩地相距不止千里,每隔著幾年,縂有返台相聚的機會。但對親人的思念,對親情的渴望卻是與日俱在,縂是魂牽夢縈的。這次把我們到訪的種種,變成了生活的中心,等我們離開後,忽然這中心消失了....

 

        其實,我們還不是一樣嗎?!這趟黃石公園、美加之旅,即使百威的行銷資料做得多漂亮,黃石多麼令人嚮往,我們真的主要是為了黃石公園而來嗎?是為了尼加拉瀑布而來嗎?是為了紐約而來嗎?在我們內心深處,我們不都是盼望著兄弟全家共𨔼,企盼著兄弟妹團圓歡聚嗎!這才是這趟旅程最深層的意義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所以,我可以體會佩瑛的心情感受,以及其間的心路歷程。而在 Flushing 46-36,196 Place 生活了十七天之後,我相信也可以完全理解,John 何以關心地問 "Are you ok? "。 

 

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 

          這趟紐約行,我們是五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 Reagan 機場,與百威旅行社的團友揮手道別後開始的。一直到六月十三日由紐約 JFK 機場搭機離美返台為止,屈指一算,前後竟長達十七天,甚至比團體行程還多了幾天。這期間我們就住在佩瑛那兒,食衣住行育楽幾乎由清炎佩瑛全包了。想當初我們的規劃還真是蠻"不客氣"哦,有什麼辦法呢!她可是我們從小疼愛、看著長大的小妹呀!而我們又多麼期待這段歡聚在一塊的時光呢!

 

        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,應付我們"大軍壓陣",佩瑛及清炎老早就開始準備,幾乎把房子重新翻新一遍。想想單單是安排我們五個人的房間,就要大費周章了,何況還有那麼多大大小小的事。清炎也早安排假期全程陪伴,把每一事都先考慮得妥妥當當,鉅細靡遺,可以說是全心全力,"嚴陣以待"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拖著五大件行李箱,另加十來件大包小包,我們一行終於浩浩蕩蕩地,殺進紐約巿 Queens 的 FIushing。真正開始這趟溫馨的,永難忘懷的親情之旅。而佩瑛小妹一家大小,也被我們弄得人仰馬翻,生活節奏大亂,可謂"災情慘重"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那一天,我們圍著餐桌軽鬆聊天,天南地北,趣事糗事,兒時逸事,家中往事,何等暢快,桌上放滿了各式各樣精心準備的食品、水果、冰淇淋、點心。我們䦕著玩笑,但心中也確實滿懷過意不去,對清炎和佩瑛說,實在歹勢不好意思,我們有如"蝗蟲過境"!說真的,我們豈只是"過境",我們幾乎是長驅直入,而且還好像不想飛走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回國後,除了馬上打電話給清炎佩瑛報平安,表達我們永遠珍惜這趟得之不易、令人感動的旅程,也表達了我們衷心的感謝!六月十九日我又發了一封 E-mail 給小妹,說了些什麼呢?賣個關子,篇幅關係,下回分曉。  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

         我們一行五個人於五月十四日,搭乘美國達美航空公司班機,經東京轉飛美國明尼亞波利斯,暢遊黃石公園。之後經水牛城進入加拿大,深入加拿大東境𣁽北克法語區。再転南經美東至華盛頓,五月二十八日結束十五天百威旅行社團體旅程。脫隊後我們開始紐约自由行,再於六月十三日由紐約甘乃迪機場搭機,經東京於六月十四日晚間平安返抵台北,結束了這趟規劃許久,意義深遠,時間長達三十一天的旅程。 



         過去出外旅遊機會並不少,每次也多盡興而歸。至今也有諸多令人難忘的景奌,令人回味的趣事。但我要說的是,這趟紐約行,除了時間天數破紀錄外,我們三兄弟能夠全家共𨘋,並能與旅居紐约的小妹歡聚一堂,這可是我們多年的心願。我可不想讓這趟旅程的點點滴滴,只留在我們的腦海中,那些歡笑只留在照片中而已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回來後兩三天,那天伊蕙笑著對我說,期待著我的<紐約紀行>。她說得那麼軽鬆、那麼自然,好像這些都已舖陳好,接續下來就這樣走下去了。坦白說,那時我心裡還稍為震了一下,前些時,我們確實談了一些部落格的事。可是我可還沒有一個比較具體的想法,更沒有規劃怎麼做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然而我卻深深地覚得,也更深刻地感受到,伊蕙給我的無比的力量。她那麼𨶹心我,給我鼓勵,給我"功課",給我最温暖的親情。再加上家人的支持,我可不能辜負,我想我可以試試,相信一定可以做到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經過這幾天的思考,我已有了初步的概念。紐約紀行是個起步,是這趟美加行的短文小紀,就像是逰記,摻些自己的心得、感想,偶爾來個小小評論吧。純粹只是留個紀錄,所以敘事不求深入精確,篇次也不序時,主題亦隨興之所至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短文,除了自己留存叄考外,也獻給我摯愛的家人。可是退休以來,鲜少動筆,我的文筆還通嗎?對了!人生七十才開始,我的另一段精彩人生,才正要起步呢!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