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時,賴清德總統在一項媒體專訪中,關於兩岸關係問題,
而最引人關注的,莫過於鮮少針對台灣事務發表評論之俄羅斯,
俄羅斯外交部發言意旨,主要係重申其「一中原則」政策,
由以上之新聞報導,讓我們有機會回到敎科書中所敘之歴史。
其後,1900年,因義和團引發八國聯軍之際,
翻開俄羅斯帝國歷史,由於俄羅斯主要地處東歐內陸,
歷經彼得大帝、伊莉沙白女皇、凱薩琳大帝以及亞歷山大一世、
惟這些舆俄羅斯相鄰之週遭各國、各地區政權及各民族,
1990年代,蘇聯一夕解體,原蘇聯所屬成員國紛紛宣佈獨立。
目前分類:讀書藝文 (54)
- Oct 20 Sun 2024 11:45
俄羅斯領土擴張史與中俄邊界爭議
- Apr 02 Tue 2024 16:42
北極圈之地緣前哨-芬蘭
歷經長時之波折,再經各方檯面擡下之折衝協調,
攤開歐洲地圖,面對俄羅斯之最前緣國家,
而與俄羅斯領土接壤千餘公里,
回顧俄羅斯數百年來,向西歐擴張並尋求突破出海口之歷史,
1807年,俄羅斯沙皇亞歴山大一世與法國拿破崙結盟,
芬蘭舆鄰近之波蘭,因地緣政治及國際強權外交之類似因素,
展望世局,今天美蘇兩大強權集團之間,
- Mar 02 Sat 2024 15:50
白令,白令海峽,阿拉斯加交易
白令.白令海峽.阿拉斯加交易
俄羅斯自東歐崛起,主要地處歐洲東境,經多年征戰擴張,
俄羅斯向歐洲西境拓展,卻受阻於歐洲多個強權所控制之波羅地海,
因而,向西伯利亞東境發展,
彼得一世於1724年,諭令組建遠東太平洋堪察加考察隊,
白令指揮官於1725年至1730年間,
就當年探險勘察之歴史研究,何人何時抵達?何時如何建立領地?
雖有些不同之歷史研究,惟亞洲大陸與北美大陸間之狹窄水道,
至於大家所熟知,1867年阿拉斯加之俄美交易,
- Dec 29 Fri 2023 14:37
羅曼諾夫王朝之興衰
羅曼諾夫王朝之興衰
1917年,歐亞強權俄羅斯帝國爆發布爾雪維克共產革命,
回顧俄羅斯漫長發展歷程,十三至十五世紀期間,
羅曼諾夫王朝開啓俄羅斯發展新頁,惟在皇族宮廷權力爭奪、
被尊稱為「彼得大帝」之彼得一世,任內積極推動西化,
今天我們在俄羅斯故都聖彼得堡遊覽觀光,
1991年,蘇聯意外解體,
回覆轉寄
|
- Dec 03 Sun 2023 16:34
2023部落格回顧
2023進入尾聲,回顧過去一年,可謂世局紛擾,
際此年終歲末,依例就本年部落格短文作一回顧。
短文若仍依往年分類,今年「國際觀察」項下,變動最大,只有《
本年在體育運動方面,篇幅佔有較高之比重,ATP國際網球,
今年逐漸脫離疫情,年初有了疫後首度出國行。
「生活藝文」方面,明顕少了電影觀影心得,《奧斯卡獎之迴響》
《大湖公園一奇景》則是家居休閒生活之真實寫照,
2024繼續加油吧!
- Mar 17 Fri 2023 17:02
奥斯卡之迴響
\
- Feb 15 Wed 2023 18:03
哪國國旗!波蘭、印尼、摩納哥?
2023澳網男雙決賽,由波蘭、摩納哥組合對決澳洲組合,我們要談的不是最終哪隊勇奪金杯,而是因為電視出現波蘭與摩納哥國旗併列畫面,兩者「白紅」「紅白」極為近似,更因吾人以亞洲人之角度,看見一面上下紅白二橫條國旗,直覺就是印尼國旗,一時沒想到竟是歐洲迷你小王國摩納哥,引發國旗識別之趣談。
話說國旗為國家之象徵,有時甚至就代表國家,每面國旗背後多有諸多歷史、文化乃至地理、宗教之意涵。而我們以一般人平常之角度,去認識或辨識各國國旗,毋寧是自然不過之事,並不刻意強調有無官方之定義,此亦為個人所稱「國旗漫談」之意也。
紅、白兩色係非常普通之顏色,更普遍為各國國旗所採用,而且一般多沒有再賦予顔色定義。個人對上述兩面相同國旗,究應如何識別頗有興趣。經查相關資料(一時尚難確認是否為官方定義),摩納哥與印尼國旗同為上下紅白兩橫條,惟前者長寬幅比為4:5,後者則為2:3(亦即4:6),質言之,印尼國旗舆大多數國家比例相同,而較摩納哥國旗寛幅略寛六分之一。
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國旗,係採橫幅長方形。有關國旗之識別,除了長寬比例簡單且客觀明確外,近年科技發展,其他所有顏色及其深淺特色,或可有一定之編碼定義。惟許多國家國旗或旗幟之使用,歴史悠久,早已成為自然共識理解,除了少數國家外,似無需另再作界定。例如阿根廷國旗之淺天藍色,其與其他國家國旗之藍色,䢛然有別。而盧森堡國旗三橫條紅、白、藍,與荷蘭國旗同為三橫條紅、白、藍,一般人很難一眼辨識,其中藍色部份,荷蘭之「深藍」與盧森堡之「淺藍」,又該如何符合一般人理解之界定呢?!
- Dec 25 Sun 2022 16:13
2022部落格回顧
今年天候持續異常,至十二月下旬,首波寒流方報到,這兩天耶誕鈴聲中,終於有了寒冬歲末的味道。部落格也循例來個年終回顧,個人曾說過,這其實也是個人年度生活之總整理。
世局依然多變,強權間亦是勾心鬥角,各地紛亂頻頻。而國際新聞多圍繞著美中衝突、俄烏戰爭美蘇對抗、美國兩黨政爭等,讓人對之產生疲怠之感。今年部落格國際新聞觀察單元,僅見《年度風雲義大利》《俄羅斯與北約鄰邦》《俄烏大戰 網球大賽》《短命球王 總理球星》。
今年有關歴史人文單元,聚焦回首北非及中東之多元文化歴史,書成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道危機》《西奈半島與中東戰爭》《中東「六日戰爭」回顧》,《失落的海上商貿霸權-迦太基》,而《台籍日本少年兵的故事》,則是一般較少觸及之台灣日治時期之敏感題材,更是個人好友至親第一手親身經歴之時代情節,原作真情實錄,讀來令人深切感動。
三年疫情,打亂生活節奏,國外旅遊暫停,護照早已過期失效,連國內旅遊都受影響。台大經濟系老同學難得再聚首同遊台南、髙雄,《七股漁鄉行》敘說了那令人難忘的一段旅程。而在礎鳳費心規劃下,我們又遊歴了嘉義、阿里山、台南、麻豆等景點。《谷關行 紫色饗宴》則讓我們回味那多彩的紫色行程。台北有山有水,我們經常漫步附近郊山、水系,《台北水岸秘徑》《水系滙流 社子孤島行》得與大家分享。
個人持續運動健身,今年圓山網球賽、乒乓賽都未缺席。國內外許多運動賽事如世足、NBA、MLB、羽球、國內職棒等都頗為精彩。有關運動單元,仍以網球題材為多,計有《二刀流大谷之攻守秀》《2022法網回顧瑣記》《球運籖運 法網漫談》《2022溫網風雲錄》《經典溫網 草地球場》《美網八強新希望》《台維斯杯觀賽外記》。
由於主客觀環境變動,部落格架構單元較前具彈性,有關日常生活隨筆瑣記亦成提筆題材,《駕照換發應考小記》《部落格放寒假》《神奇火箭筒 當兵往事》《另一類區花-大花紫薇》《冰箱汰換雜記》。其間因處理文集II編輯事宜及白內障術後調適,部落格短文中斷近兩個多月,還驚動了遠在紐約的佩瑛表達關切。
在此感謝諸多好友、老同學、老同事的鼔勵支持,我更要感謝我的家人及兄弟妹妹。
2023 繼續加油吧!
- Dec 13 Tue 2022 18:15
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道危機
飽受苦難,歷經迫害,更遭納粹之種族屠殺悲慘命運,流離顛沛的猶太人,1948年終於在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獨立建國,邁向嶄新以色列時代。
基於民族之過往歷史,以色列特別珍惜這個歷程艱辛、得來不易之獨立主權國家,力求維䕶人民及國家永續之基石。立國以來,保持髙超國防實力,更勵精圖治,利用有限資源,發揮潛力,發展農工業,推動高新科技,形塑小而美的頂尖國家,成為諸多國家發展之典範。
在以色列風光建國及發展背後,卻伴隨著嚴重之地緣不安、阿、猶之間種族衝突加劇,乃至戰爭動亂,更為巴勒斯坦人民帶來人道危機。但在西方國家及媒體之影響下,巴勒斯坦人民長期所遭受之苦難噩夢,似乎有意無意被忽視了。
當猶太人以各式各樣方式,大批回歸其宗教教義所示上帝應許之地,原已長久居住在這塊巴勒斯坦土地之巴勒斯坦人,其生活及權益即遭侵犯。多少家園被摧毀,無數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,甚至遭以色列政府強制驅離,引發首波巴勒斯坦難民潮。
以色列為強化其國家基礎,對境內巴勒斯坦人地區,採行髙度軍事監管統治,更對巴勒斯坦人民之反抗,厲行武力鎮壓。以色列以較少之人口比例,透過駐軍、屯墾殖民、強制遷徙,遂步擴大領土統轄範圍,深化統治地位。1967年大舉進軍佔領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、加薩走廊迄今。以色列並多處築起水泥高牆,阻絕巴勒斯坦人民社區,限縮巴勒斯坦人民活動,巴勒斯坦人之生活處境維艱,爆發基本人權及人道危機。
為尋求緩解巴勒斯坦危機,促進中東地區安定,在國際強權外交調停下,以色列政府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曾直接接觸談判,促成1993年在白宮簽署「奧斯陸協議」,以色列總理拉賓、外長斐瑞斯及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三人,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奬。
惟中東地區終未能獲致持續和平,巴勒斯坦人民亦未得到真正公平與正義,以、阿紛爭猶在,雙方戰火動亂依然頻傳,巴勒斯坦人民仍飽受壓迫,國際社會亟需提髙對巴勒斯坦人民苦難處境之關注。
- Dec 02 Fri 2022 16:38
西奈半島與中東戰爭
1948年,在聯合國及主要強權支持下,以色列終於在巴勒斯坦地區獨立建國,隨即牽動了中東地緣政治之危機,並揭開了中東一系列戰爭之序幕。
1967年,以色列發動「七日戰爭」,迅速佔領南境接壤的埃及西奈半島,(另並佔領敍利亞戈蘭髙地、約旦河西岸、巴勒斯坦加薩走廊)。本文擬由西奈半島,探討回顧二十世紀中後期,中東地區相關情勢之變動與發展。
西奈半島面積約有台灣兩倍大,甚且比以色列本土領土大得多,位於埃及蘇伊士運河東側,與以色列南方國境大幅相鄰。西奈人口稀少,大部份為沙漠地帶。惟扼守紅海、阿卡巴灣,緊緊掌控以色列南境唯一的出海港Eilat。西奈戰略地位重要,自古即爲兵家必爭之地。
埃及失去大片江山西奈,國家東側防線盡失,而以色列不只無意撤軍,更進而加強駐軍,屯墾殖民,並建立有「中東馬其諾」之稱的巴列夫防線。埃及面對失地屈辱及不利情勢,雖於1973年聯合敘利亜發動南北突襲,企望挽回劣勢,收復失土,因美國介入力保以色列優勢,終未能如願。
而以色列除面對國際譴責壓力外,又需投入大量軍力、資源維護西奈及各個佔領區之安定,在內外情勢緊張之際,為免擴大與阿拉伯國家多線對立,並保持在其他佔領區之相對利益,權𧗽全盤得失,西奈半島成為以、埃雙方走向和解之重大方案標的。
1978年,以色列總理比金、埃及繼納塞之後成為總統之軍事強人沙達特,在美國總統卡特居間協調下,聚集美國簽訂具歴史意義之「大衛營協定」,為中東和平進程跨出一大步。比金與沙達特兩人並因而獲頒當年度諾貝爾和平獎。1979年,雙方正式簽訂和平條約,建立正常外交關係。
惟世局多變,各國國內及國際各方勢力糾葛。阿拉伯聯盟國家對埃及單方面與以色列簽訂和約,形同背叛表示不滿;而埃及國內若干勢力亦反對和約內容條款。中東和平仍有諸多不安變數。
1981年,埃及總統沙達特在開羅主持盛大閱兵典禮,當受校部隊行進至閲兵台前時,突有一軍人轉身出列衝出,在大庭廣眾之下,持槍掃射狙襲,沙達特身中數槍滿身濺血,當埸倒地身亡。此事雖已事過多年,相信有許多關心國際新聞時事者,對於這震驚世界之爆炸性新聞,以及那血腥震憾之新聞影像畫面,依然深深印記在腦海之中。
- Aug 28 Sun 2022 21:24
台籍日本少年兵的故事-台日情結之真情實錄
承好友伉儷盛情相贈,當我收到這本~書名引人、封面新穎之書籍時,不禁先瀏覽大綱題要,一時之間,卻是深深震撼。
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之題材、罕見之台籍少年飛行兵之故事、更令人驚嘆意外的是-本書作者亦即故事主人翁,竟是我昔日女同事之公公,也就是好友頼醫師之父親賴老先生。
書名《出發吧!少年飛行兵》,由一個青澀而熱血少年,敍說當年太平洋戰爭後期,日本及日本殖民統治下之台灣,整個社會所呈現之激昂氛圍。反映正規歴史教材中,難以窺見之第一手資訊。
台籍少年逐夢歷程之酸甜苦辣,藉由親身體驗及感受,化作生動活潑文字,處處有血有淚有歡笑。感佩作者在青幼之年,竟能以生花妙筆,輕鬆筆觸,完整深刻表達所見所聞,乃至內心世界。
第一次離鄉到台北、首度搭船赴日本、又碰上美軍魚雷攻擊之沈船海難,那些平實鮮活之描述,尤其是那驚心動魄、生死交關之一頁,讀來真是令人心疼感動。
少年兵嚴格無情之磨練過程,由基本服裝儀容要求、生活紀律規範、以至暗夜崗哨、乃至緊急集合乃至長途急行軍。隨處可見日式打駡教育、絕對階級年資服從、處事一絲不苟、爲皇國獻身之所謂日本精神。
本書頗多展現同袍之誼之情節,亦見不少台灣同鄉之情之敍述,可謂觀察入微细膩。對於嚴肅的台日關係情結並未刻意著墨,但在平實自然之表達中,顯示當年日本整體社會及一般人,確有日本人較優越之觀念,但在實際之接觸交流上,則並不明顯。戰後有關台、韓、中與日本雙方關係之研究,一直為各方所關切。
終戰之時,台籍日本兵親身經歷身份認同之艱難考驗,作者亦有刻骨銘心之㸃滴回顧。復員回台之後,秉持對航空飛行之熱愛,因緣際會再加入中華民國空軍,再度飛翔天際,表現傑出,成爲極為罕見之特例。本書封面副題「旭日飛向青天」,正是這段台籍日本兵歴史情節之真實寫照。
- Aug 10 Wed 2022 15:32
失落的海上商貿霸權-迦太基
被稱為「歐洲之海」之地中海,自古以來即是歐洲歴史文化之重心,無論是古希臘所開創之人類文明,乃至其後奠定政府統治體制之羅馬帝國,均為紀元前古代之地中海留下璀燦之歷史痕跡。
距今超逾二千多年之古地中海,憑藉當年建立之國家城邦政治,以及商業貿易制度,維繫著繁榮之商業活動。除吾人所熟知之希臘、羅馬外,尚有一個幾被遺忘、由腓尼基人所創建之海上商貿帝國-迦太基。
腓尼基人由地中海東端小亞細亞萌發,其中一股勢力西向延伸,在北非現今突尼西亞地區,創建殖民城邦迦太基,並持續銳意經營掌控整個西地中海,乃至擴及伊比利半島。除培養農工產業,曾發行金屬貨幣,並發揮商業特長,建立由愛琴海以至西地中海之海上商貿強權。
迦太基強力崛起,自然與地中海原有之希臘、羅馬勢力產生磨擦衝突。歷史上,迦太基與羅馬在長期和戰過程中,爆發了關鍵之三次布匿戰爭。
其中紀元前218~201年間之第二次戰爭,乃是歷史上知名戰爭。迦太基領導人漢尼拔將軍,捨棄北非渡海經西西里進軍義大利之正規戰術,竟由伊比利半島新迦太基城,揮軍北上穿越庇里牛斯山,進入法國隆河河谷,接着再翻越阿爾卑斯山,千里迢迢迂迴攻入義大利波河河谷,並進而在義大利經略十五年,締造歷史罕見令人驚嘆之戰果。此戰艱辛翻山越嶺,長途遙遠戰線,成為研究古代戰史之重要題材。
五十年後之第三次戰爭,情勢逆轉,羅馬大軍渡海北非,一舉摧毀迦太基城,迦太基六七百年基業隨之滅亡。迦太基承受羅馬進逼之際,其實亦面臨其北非殖民之潛存弱㸃,要長年應對北非原住民之反抗紛爭。
在「成者為王」「勝者寫史」之歷史原則下,紀元前迦太基耀眼輝煌帝國,終於退出地中海歷史舞台,並進而逐漸為世人所淡忘。
- Jul 01 Fri 2022 15:42
另一類區花-大花紫薇
遷居內湖已近三十年,有好長一段時間,我並不知道內湖的區花是什麼。直到幾年前,戶政機關將門牌全面更新,上面有了一朶花卉的圖樣,我才恍然知悉「九重葛」是內湖的區花。
對九重葛,有了這一層新的認識後,我慢慢發覺,內湖果然處處都長滿了九重葛。它不只枝葉繁茂,緣意盎然,更是四時綻放紅色系列葉花。在我們家小小庭園𥚃,雖未刻意栽培照顧,卻也經常開放艶紅花朵,這看起來並不起眼的九重葛,讓這小小空間顕得色彩艶麗,充滿生命氣息。連鄰居都誇說我們家九重葛花很漂亮哦。
我並不知道九重葛獲選為內湖區花之內涵,也未去深入探討九重葛之特色特性。但我個人卻對內湖許多地方之道路兩側,那獨具特色的一排排路樹,有着極為深刻的印象。每年初夏時節,定期開花,呈現長串紫色小花。成排路樹,嫣紫花朵,成為別處少見的內湖特有景觀,這就是我個人心中的另一類區花~大花紫薇。
每年端午節前,大花紫薇開始綻放,長長一排路樹,紫色花朵緜延道路兩側,遠遠望去,煞是壯麗美觀,形成內湖端午期間絕佳之彩色美景,為端午佳節增添豊富艶麗之紫色饗宴。
今年氣候有些異常,大花紫薇花況明顯不及往年。端午已過許久,近日內湖有些地方,仍依稀可見到大花紫薇孤單的身影。
- Oct 16 Sat 2021 15:54
印度·東印度公司·英屬印度
多年前赴歐洲,曾過境印度新德里,短短五六小時,却已明顯感受到那特殊之社會文化。
印度位於亞洲大陸南端,瀕臨印度洋,居於亞洲南方三大半島之中央。國土面積遼闊,列為世界知名文明古國。長年深受蒙古、波斯、伊斯蘭文化之交織融合,曾建立數個輝煌帝國,具特殊文化內涵,在文學、數學、科學、藝術各領域,底藴深厚,影響全世界之文明發展
自十五、十六世紀以來,緣於新航路、新大陸所引發之西洋帝國殖民主義,由歐洲諸多海上強權領軍,競逐爭奪新世界新資源。非洲、美洲、亞洲、大洋洲均淪為殖民地爭戰地區,殖民統治體系直接翻轉人類社會,變更世界地理生態,根本改變人類歴史。
歐洲強權紛紛成立東印度公司,遂行對外爭戰開拓之任務,並獨佔擴張貿易之利益權利。廣大亞洲地區,主要在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荷蘭、英國、法國政軍揮舞之下。而在印度半島,多年爭戰結果,除葡萄牙在印度海岸地區堅守小型貿易據點殖民地,如西海岸果阿(早期譯名臥亞)外,英國完全壟斷整個印度之貿易。1765年,東印度公司更因印度蒙兀兒皇帝之授權,進而取得孟加拉行政統治權,創立「東印度公司治理」之政商體制,正式揭開英國殖民印度近兩百年之歴史。
印度擁有衆多之人口,多元之民族,廣大之土地,複雜之宗教信仰,種姓制度深植之社會結構,在這股殖民浪潮席捲之下,竟不敵西方政軍商貿勢力之長驅直入,形同國家體制滅亡,陷入外來強權殖民統治之下。印度遭受西方帝國殖民入侵,其背景如何?過程如何?對世界局勢有何影響?頗值吾人思考探究。
東印度公司由早期之商貿公司,隨着時空質變成為政治之統治者,印度終淪為英國實質之殖民地。由於諸多民族、社會、經濟、政治權力之衝突,自然引發印度人民之反抗,各地頻頻發生抗暴運動。1858年,英國強力鎮壓並嚴懲印度大規模叛變動亂,並宣佈終止東印度公司之治理體制,改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管轄,當年,維多利亞女王遂成為印度之國家元首,女王頭像鑄上印度錢幣,再歷近百年,直到1947二戰結束後,印度方重獲獨立。
一戰後,民族自決、民族國家蔚為政治實體新風潮,印度在印度教背景聖雄甘地及伊斯蘭背景領袖真納領導下,經長期抗爭終成立獨立共和國。惟隨著印度恢復主權而來之印度、巴基斯坦分治,以及其後東巴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,均立即引爆劇烈衝突乃至戰爭,造成大量難民及人口遷徒移動,幾乎可謂是英國殖民統治留下之後遺症。殖民主義之歷程及結束内容,為二戰後諸多地區帶來動亂,亦為世界局勢種下不安因素。
- Jul 28 Wed 2021 16:04
回首拜占庭帝國
西元1453年,屹立歐亞交界之世界之都,建城已逾千年之君士坦丁堡,歷經伊斯蘭鄂圖曼帝國之長年進逼,雖有其海陸屏障之扼守優勢,終不敵奇兵突破及強大威力火砲之立體攻擊,堡壘髙牆城破陷落。這劃時代之一役,標誌著中古世紀強權拜占庭帝國之滅亡,同時也宣告古羅馬帝國最後一塊領地東羅馬帝國一併走入歷史。
拜占庭帝國帶有濃厚神秘的東歐及小亞細亞色彩,在西歐遭北方蠻族入侵,嗣而羅馬失陷之後,憑藉羅馬帝國東半壁江山,維繫羅馬之政經文化精髓,守護歐洲走過所謂黑暗時代。近有研究學者關注這段幾被遺忘之歷史,給予拜占庭帝國新的評價。
回顧拜占庭帝國之緣起及發展,自然要追溯至西元三世紀及四世紀初期的兩位羅馬皇帝,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君士坦丁大帝,另一位則是較君士坦丁之前在位的帝國先驅戴克里先。
君士坦丁大帝雄才大略,勵精圖治,鞏固羅馬帝國,另並力抗外侮,奠定東部帝國強盛發展基礎。更以精準前瞻眼光,在一千七百多年前,擇定在歐亞海陸要衝,建設新城新都君士坦丁堡。戴克里先則是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制度之締造者,並自任首位東部皇帝。當年面臨龐大帝國治理績效明顕衰落之際,這項政權分權之創新政治理念,不失為面對危局之因應之策。另其所建立之備位皇帝制度,形成歷史上極為特殊之四帝共治局面。其後戴克里先更出人意料,未依例任終身皇帝或被篡位,而自行宣佈退位,回歸故里,退隠田園,由備位皇帝繼位,戴克里先展現極具創見性之政治先知智慧。
近幾年,我們有機會旅遊土耳其及巴爾幹半島。在迄今依然東西薈萃的伊斯坦堡,登上君士坦丁堡防禦高牆,俯瞰天然屏障金角灣,參訪多元多樣敎堂及清真寺,以及宏偉熱鬧之古老市集,深入地下,參觀千年公共給水系統,在這新舊併存的世界之都,感受輝煌帝國之治理能力,追尋歷史之過往。
另走訪了原南斯拉夫成員國克羅埃西亞,由首都 Zagreb 來到第二大城,那位於亞得里亞海濱的千年羅馬式古城 Spilt,在這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美麗港彎觀光勝地,參訪了整座新城古蹟交錯的戴克里先博物館。遙想這位出身於斯,退隱於斯,長眠於斯的帝國先驅戴克里先。
- May 09 Sun 2021 17:53
末代荷蘭治台長官之命運
1945年8月,日本無條件投降,時任台灣總督之安藤利吉,於10月25日在台北代表日方,向盟軍之中方代表簽署文件。安藤利吉以其武官末代總督之身份,時耶命耶?終走向其後難以遠離之悲劇性命運。
回顧台灣歴史,在此之前約三百年,明鄭王朝迫於情勢,棄守廈門,移陣澎湖,轉進台灣,而與當年統領台灣已三十八年之荷蘭東印度公司治理當局,展開了吾人所熟知之鄭成功開台(或復台)之戰役,經過九個月激烈的台江內海攻防,荷治當局終因疫病傷亡,物資補給斷絕,又未獲巴達維亞總部馳援,於1662年2月不支投降。今天,台南赤嵌樓前庭之大型立像,以及熱蘭遮古城展示文物,敍說著這歷史性的故事。
大航海時代,諸多歐洲海權國家,由國家授權成立半官方型態之東印度公司,進行商貿、殖民事務,並代表國家行使軍事、司法、統治之權力。此項公私合營之政商體制,除發揮執行績效外,且廻避了國家直接介入海外掠奪、爭戰之現象。
荷蘭東印度公司前後派任十二位台灣長官,頗多文件資料以總督名之,嚴格言之,半官方職銜或以長官為宜。最後一任即是降鄭的 Frederick Coyett ,中文譯名通稱揆一。
末代台灣長官揆一,依據議和條款,攜同少數家眷隨員及隨身武器資物離開台灣,返回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據點巴達維亞,開始一段悲劇性之後續人生。巴達維亞當局法庭,以其未善盡守護台灣之責,喪失國家重大利益為由,判處揆一死刑,其後改判無期徒刑終身流放印尼小島。
多年之牢獄流放之後,經由多方之陳情,1674年,揆一獲荷蘭王室當局特赦。1675年,發表《Neglected Formosa》(被遺誤的台灣)一書,為自己在台治理作為辯護,甚而指責巴達維亞當局髙層怠忽職責,拒派援軍,貽誤軍機,導致喪失台灣,凸顕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內部爭議。本書及相關珍貴史料,成為研究台灣荷治時期以及台灣中近代歷史之重要文獻。
- Apr 05 Mon 2021 11:22
二戰完結篇?東京大審!
1960年代,早年學生時期,曾去看過一部跟「東京大審」有關之日本劇情片(非紀錄片),片名已不復記憶,甚至時間㸃也有些模糊,可以確定的是,那應該是盟軍结束佔領後之影片。
影片最後結局的畫面,是東京大審宣判後某個清晨,行刑絞台之踏板滑落之剎那瞬間,那種震撼恐怖之情節效果,令人久久無法平息。影片迅即切換並跳出東京初冬之藍天,只見一群白色和平鴿悠悠飛翔,就在如此意象對比強烈之間,全片落幕結束。
二戰後,盟軍先於德國紐倫堡成立歐洲軍事法庭,審判納粹戰犯,嗣於1946年5月,在東京設立遠東軍事法庭,審判日本戰犯,歷時兩年餘,至1948年11月宣判後方告結束。
依相關資料,遠東軍事法庭羈押甲級戰犯80人,起訴28人,主要是軍方武職將官,少數文官及平民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當屬四位曾任內閣總理大臣,任職期間由1936年起至1945年止,其間涵蓋侵華戰爭、席捲東南亞戰爭、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,以至戰爭末期,依任期先後為廣田弘毅、平沼騏一郎、東條英機及小磯國昭。惟不含曾三任總理職務但戰後自殺身亡之近衛文磨,以及戰爭末期1945年4月後收拾殘局的三位總理鈴木、東久彌宮、幣原。
遠東軍事法庭最終判決25名起訴戰犯有罪,其中七人宣判執行死刑。死刑名單中,最為知名的,自是1941年10月任職首相旋即發動偷襲珍珠港,並主持戰時內閣的東條英機。其次則是唯一文官身份,曾任外務大臣及1937年擔任總理的廣田弘毅。其餘五人均為日本髙級將官,包括中學教科書㸃名,而為吾人所熟知的侵華戰爭主謀人板垣征四郞、土肥原賢二。另有二人則係中國派遣軍暨南京大屠殺之責任人,另一位則是緬甸派遣軍司令官。
遠東軍事法庭組成中,有多國派任法官參與審理,惟美國、中國、英國或因戰爭對戰及人道犯罪關係,在法庭中明顯佔有較關鍵之角色。
前所敍及「東京大審」電影之畫面情節,即是1948年12月23日清晨,在東京巢鴨監獄之歷史性事件。
- Mar 24 Wed 2021 16:39
台灣 、朝鮮 、滿州國
1945年8月15日,日本裕仁天皇透過無線電廣播,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,二戰終於劃下句點。作為大日本帝國統領管轄之屬地、屬國、傀儡國-台灣、朝鮮與滿州國,在一夕之間,結束各自原有政治架構屬性,分別走向截然不同之戰後歷史進程。
回顧1895年,中日甲午戰後,雙方政府正式簽訂馬關條約,台灣在國際法上成為日本之屬地。戰後,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,由盟軍總部授權國民政府接收,其後歷經1951年舊金山和約,1952年中日和約(亦稱台北和約)。有關台灣地位問題之研討,至今持續為各方所關切。
朝鮮由李氏王朝長期統治,於1910年,在日本強力逼迫下,雙方簽訂合併協議書,朝鮮王國實質滅亡,在日本所謂「內鮮一體」政策下,成為日本帝國之屬國。二戰後,由於盟國美、蘇各有盤算分別佔領,走向南北韓對峙局面,直接牽動戰後世界情勢之變動。
中國東三省緊鄰日韓,早被日本視為國家利益之所在,更經日本關東軍及南滿州鐵道會社之長期經營,建立緊密特殊關係。而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指揮部,在日本併吞朝鮮後,其參謀本部曾密謀規劃,研擬沿用模式佔領満州地區,以順遂日本帝國發展大計。惟受國聯及各強權國家影響,關東軍主導發動九一八事變,只能退而扶植成立滿州國。
根據公開的「日滿協議書」以及秘密換文的「日滿密約」,滿州國成為名實全然不符之傀儡政權,一般甚以「偽滿州國」相稱。滿州國在日本主導監控下,迎來大清遜帝溥儀,擔任早期共和年號「大同」之執政,乃至後期帝制之「康德」皇帝。滿州國在日本「大東亞共榮圈」及「五族協同」(日鮮滿蒙漢, 異於中華五族)政策及口號之下,進行極為特殊之政府運作。至今,有關滿州國之研究探討,仍是各方關注之題目。
滿州國歷時十四年之政治體制,戰後迅即瓦解,滿州回歸中國,但旋即陷入中國國、共內戰爭奪之路。
- Dec 14 Mon 2020 11:43
2020部落格回顧
近日天氣轉冷,耳邊已飄來陣陣耶誕鈴聲,2020即將進入尾聲,循例來個年度部落格回顧,也是年度生活之紀要整理。
今年由年初開始,一直到現在,新冠疫情蔓延全球,造成世界政經情勢之重大變動,更衝擊全球各地之社會生活型態。2020絕對是令人震撼沮喪的一年,《時代》雜誌甚至評為有史以來最糟的年度。
我個人一向關心國際新聞,時而就國際情勢作些觀察評論,成為個人部落格之重要項目。惟今年國內外媒體之新聞報導,主要圍繞在驚人的全球疫情、變調粗俗的美國大選以及中美衝突對抗,連Brexit 及亞美尼亞戰爭這擋大事都退居二線了。個人主觀上,對相關新聞評論顯得興趣缺缺,「國際論壇」單元裡,只有《年度風雲 烏茲別克》《強權爭霸 極圈風雲》《深入極地 歐亞大陸最北端》三篇。
今年元月間,我們照例安排全家國外旅遊,沒想到,這竟是今年度唯一的一趟出國行。《新春清邁行》《泰北清邁印象》之一、之二,紀錄了我個人首度入境泰國之㸃點滴滴。七月間,依防疫中心之生活規範,我們走向新竹關西山林,擁抱大自然,《尖石露營記》讓我們可慢慢回味那青山綠水的野外生活。九月底,終於有機會搭上飛機到離島,《澎湖旅遊雜記》,讓我們親身體驗與三十年前截然不同的澎湖新氣象。十一月間,《深秋野趣太平山》,重遊風景優美太平山,並首度完成那頗具挑戰性的翠峰湖環湖步道之行。十二月中,台大經濟系同學離校五十多年,重溫同窗情,再敍同學誼,難得銀髪再同遊花蓮。而近郊大屯山系及北海岸則是我們經常尋幽漫步之地,記得有一次,在二子坪美景山邊,當我們簡易搭桌架椅,悠閒享用簡單午餐泡麺茶飲時,竟有路過登山朋友對我們 說,你們可真會享受人生喔!
今年國際體育賽事大受疫情衝擊,多數或取消或延期或閉門比賽。作為個人興趣並為部落格重要項目之「體育頻道」,明顯少了題材及力道,《2020美網開打》《美網落幕 迎接新世代》《2020法網傳奇》,記錄了網球大賽之精華,惟與往年場內場外之熱鬧盛況比較,着實令人感慨不已。而在疫情生活下,很自然地,寫了《口罩風波-全民防疫外一章》《「我家門前」-防疫生活隨筆》《笑話一則 夫妻相处》可視為今年「疫」外生活之真實寫照。
今年沒有到電影院,也少在Netflix看片,少了觀影心得感想,卻剛巧在電視頻道上,瀏覽了幾部經典老電影,《「梅岡城故事」一甲子》《「公寓春光」六十年回顧》,得以再度欣賞老電影的韻味、老明星的風釆,順便回味學生時期的休閒生活。不覺歲月悠悠,早已邁入回首過去的年代了。
閒暇之餘,不忘閲讀探索新知。《日本將領協防台灣秘聞》《日本軍官「白團」之真相》《日本武官之「台灣總督」》,這是日治及戰後時期跟我們切身相關之歴史的一部份。《大航海時代-帆船》《神遊奧圖曼帝國》《奧圖曼帝國盛世回顧》,則是中近代世界及歐亜歴史之省思。
2020全世界都深陷疫情之中,個人仍儘量維持生活作息之規律,日常相關體育健身活動及進修課程,雖有短期中斷,大致尚能持續。圓山聯誼會年度之桌球、網球比賽,以及Sax演奏活動都照例未缺席,以今年特殊情況而言,頗為欣慰。
今年部落格短文內容,受疫情影響而有所調整,惟大致尚能維持過往之進度,坦白說,其中不免有相當的壓力,不過,部落格短文早已成為我充實生活之一部份,更是另一方式之自我勉勵。
窗外庭園,今年第一朶茶花已花開花落,望着株上纍纍花苞,個個含苞待放,期待今年花況,猶勝去年。
揮別庚子2020,2021繼續加油吧!
- Nov 17 Tue 2020 16:17
奧圖曼帝國盛世回顧
奧圖曼帝國自十三世紀,由伊斯蘭土耳其崛起,經多年征戰擴張,建立橫跨亜歐非龐大帝國,形成與歐洲基督教哈布斯堡王朝長期對峙之世界局勢,直到二十世紀初葉一戰結束帝國解體為止,可謂是中近代世界歷史重要之一頁。
帝國由亞洲發跡跨越歐洲,威脅歐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,1529年更揮軍遠征,圍攻奧地利帝國大本營維也納,1683年再度圍攻維也納,震撼全歐洲,嗣經雙方議和結束交戰。帝國並另向土耳其安那托利亞東方擴張,掌控敍利亞、伊拉克、伊朗地區。向南征服埃及,統轄北非地區,成為歷史上少見之龐大帝國。
帝國在軍事國防擴張之際,十六世紀中期,即着手規劃兩大運河建設,頗引人注目,包括連接地中海舆紅海間之蘇伊士運河,以及黑海、裏海間,連接頓河與伏爾加河(即窩瓦河)間之運河。其中之蘇伊士運河計劃,當時即因故未付諸執行,直到十八世紀中期完工,成為改變全球航運乃至世界現近代歴史之重要建設。而頓河、伏爾加運河則着手開挖,歷經諸多困難方於1952年完工。如此大規模之運河建設規劃,顕示帝國重視基礎建設,有關規劃極具前瞻性。
帝國四向對外擴張,其中由巴爾幹半島向北,跨越保加利亞,深入黑海地區,週邊瓦拉幾亞(今羅馬尼亞)公國、摩爾多瓦公國、克里米亞汗國皆成帝國屬國,更遠達髙加索及裏海地區。因地緣利害關係,與北方興起的俄羅斯,產生正面激烈衝突,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,雙方多次發生軍事交鋒。這項俄羅斯帝國與奧圖曼帝國之間長達百年之恩怨分合,直接影響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關係,成為當今國際情勢中曲折重要之一環。近日髙加索地區,亞塞拜然與亜美尼亞有關「納卡主權」之戰,明顕都有俄羅斯和土耳其介入之成份。
除了帝國武功之外,其文治及政經體制,亦展現治理效率,如有關政府組織執掌、文官制度、多元宗教制度、租稅制度、兵役制度等,可謂是對外征戰之外,能夠維繫帝國統治,維持帝國內部和平五百年之重要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