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大選底定,大隻黑天鵝確定降臨,全世界摒息以待新變局,有關國家更是憂心忡忡尋求因應之道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赴秘魯參加APEC之前,特別到紐約會見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,成為川普當選後第一位接見的世界領袖。顯示日本在川普所宣示的新政策之下,亟需調整並積極展開新作為。
在日美長期聯盟協防可能生變,再加上日中歷史恩怨難解,益以東海領土糾紛,以及南海爭議持續增溫下,日本乃加強與世界另一強權俄羅斯的關係。而自蘇聯解體,俄羅斯深受世界油價低迷所困,又因克里米亞問題,飽受美國及歐盟制裁,因而亦思加強與日本的合作,普丁也在這樣氛圍下,受邀高規格訪問日本。但日俄長年以來的領土爭端,又浮出檯面。
歷史上,國家之間發生領土爭議所在多有,輕則齟齬交惡,重則兵戎相向。以我們所處東亞而言,紛爭案例即不勝枚舉。中日間釣魚台(尖閣)、韓日間獨島(竹島)、中越中菲間西沙南沙均是爭議熱點。而日俄之間的北方四島(南千島群島)領土之爭,則是日俄兩國幾世紀來遺留的歷史問題,也是雙方近年嗆議的焦點。
回顧十六十七世紀以降,沙俄及日本雙方均在堪察加半島(俄領)以南與北海道(日領)以北之間,即庫頁島(日:樺太、俄:蕯哈林島)及千島群島區域,各自進行探勘、調查、治理。當地多為愛伊奴等原住民住居,且所有島嶼名稱,不論日文俄文,發音多由原住民語而來,當時並無明顕的領土界線。1855年,日俄雙方在日本下田簽訂《日俄和親通好條約》(下田條約)。有關該約簽訂背景,至今雙方仍有些各說各話,就簽約內容而言,卻是十分明確,即日俄以千島群島中,擇捉與得撫兩島之間爲界(南千四島歸日本,以北之中千北千歸俄國),庫頁島則不分界。此為雙方首次較正式的劃界協議。
其後,雙方為各自開拓此偏遠地區之實質利益考量,於1875年,在俄國聖彼得堡簽訂《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》,基本內容係日本放棄樺太,換取全部千島群島。此項交換協議,有其當時的簽約背景,即就今日研究觀之,無論歷史、地理,經済、治理各方面,均屬合情合理。
其後日本倒幕歸政天王,明治維新走向軍國擴張,除了中日甲午戰外,日俄兩國為了西伯利亞及滿州利益衝突,發生近代史重大的日俄戰爭。1905年俄國戰敗,雙方在美國簽訂樸資矛斯條約,依據該條約,日本取得北緯50度以南庫頁島南部,並確認全部千島群島歸屬日本。此為雙方有關領土的關鍵合約,由官方資料顯示,日本似有意無意淡化此戦爭和約。
1945年蘇聯於二戰結束前幾天,宣佈對日宣戰,並依據盟國所謂的宣言、密約,派軍佔領庫頁島南部及千島群島全部,此為大家所熟知的歷史事件。蘇聯主張依據有關文獻及歷史,俄國擁有包括擇捉、國後、色丹、齒舞四島在內所有千島群島的主權。此四島即南千的歸屬,即為目前日俄雙方主要爭議所在。
就日本而言,距北海道僅三四十公里的南千四島,地理上本即屬於北海道,論地質地形,亦為北海道延伸附屬島嶼,再加上相關的管轄文獻資料,堅持主張日本擁有北方四島的領土主權。即使根據舊金山和約,日本亦未放棄南千四島主權,至於千島群島其餘部份及樺太島則是爭議未定之地。
昔日為偏遠嚴寒貧瘠之地,現卻為資源及戰略要地,1941年日本海軍艦隊,即在南千四島中,面積最大的擇捉島南岸單冠湾秘密集結,發動偷襲珍珠港的劃時代戰役。四島爭端,有其歷史背景,尤其牽涉領土主權及民族意識之爭,即使日俄均有意改善關係,甚而加強經貿及戦略合作,此項領土之爭卻卡在前方之路。誠如普丁在東京受訪時所言,如此複雜糾結的歷史問題,期待在短期內即可順利解決,是不切實際的。看來日俄 「北方領土」之爭,依舊是漫漫長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