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90723_093235.jpg

        今年七月間,國際新聞媒體上,明顯多了有關太空發展探索之報導,其中主要是人類登月50週年,而另一項則是,印度計劃發射太空登月火箭,企望繼美、蘇、中之後,成為第四個成功探月的國家。
 
        1969年,NASA一系列太空探險計劃中,阿波羅11號太空船登月小艇成功降落月球,三位太空人並安返地球,締造人類科技劃時代之創舉,這也是當年美、蘇兩強長期冷戰對峙交鋒下之時代大事。
 
        人類登月當然不只是阿姆斯壯個人的一小步,更標誌了人類科技的一大步。除了樹立人類歷史發展的里程碑,同時也將永遠留存在當年見證歷史一刻人們的記憶之中。
 
        而印度以新興開發中國家之姿,大力發展國家經濟,已躋身世界重要經濟體之列。近年更傾力投入太空發展探索之路。前些時,刻意宣佈計畫在今年七月間,選定人類擴大紀念登月50週年之際,首度發射探月火箭,企望加入登月俱樂部。此項登月計劃一度因技術原因臨時喊卡延緩,但印度積極叄與太空競賽之雄心企圖,引來國際各方之關切。
 
        太空發展探索所需經費龐大,除了科學探測研究、人類科技應用外,更可以激發國家威望,提昇國家太空話語權,預留太空權利聲索等。惟相對而言,對於提昇人類文明福祉之具體效益,並不明顯。有關人類大規模登月乃至其他星球之旅遊,或是太空移居計劃,雖可視為人類崇高遙遠的目標,或是馬斯克的夢幻旅程。現太空已充斥人造廢棄物,又欠缺有效管理,平心而論,個人並不認為,在可見之未來,有其實際可行之意義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揭示人類遠大目標,激勵民心士氣,炫耀國家榮譽,這是當年美國總統甘迺迪以及現任印度總理莫迪所需面對之抉擇。我們可以理解,美國阿坡羅計劃執行完結之後,後續人類登月計劃為何長期中斷之原因。
 

        個人對天文及太空發展一向頗感興趣,今年上半年參加了台北市天文科學教育館主辦的專業課程。課程內容豐富多元,由簡而深,由古而今,由人文而藝術,由太陽系而至浩瀚無涯宇宙。其中「宇宙之初 黑洞理論」、「恆星之誕生至死亡」、「火星探勘」等均是令人驚艶的科目。個人退休生活之餘,又增加了一項可以隨興研修,亦可悠遊其間之新知領域。

        學程歷時四個半月,個人還特別上網報名名額有限的「人類登月50週年演講會」,為這項天文科學課程畫下結業篇。  (課程其間,有些小插曲、小故事,難以細說,以後再說吧!)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