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221201_225203.jpg

        1948年,在聯合國及主要強權支持下,以色列終於在巴勒斯坦地區獨立建國,隨即牽動了中東地緣政治之危機,並揭開了中東一系列戰爭之序幕。
        1967年,以色列發動「七日戰爭」,迅速佔領南境接壤的埃及西奈半島,(另並佔領敍利亞戈蘭髙地、約旦河西岸、巴勒斯坦加薩走廊)。本文擬由西奈半島,探討回顧二十世紀中後期,中東地區相關情勢之變動與發展。
        西奈半島面積約有台灣兩倍大,甚且比以色列本土領土大得多,位於埃及蘇伊士運河東側,與以色列南方國境大幅相鄰。西奈人口稀少,大部份為沙漠地帶。惟扼守紅海、阿卡巴灣,緊緊掌控以色列南境唯一的出海港Eilat。西奈戰略地位重要,自古即爲兵家必爭之地。
        埃及失去大片江山西奈,國家東側防線盡失,而以色列不只無意撤軍,更進而加強駐軍,屯墾殖民,並建立有「中東馬其諾」之稱的巴列夫防線。埃及面對失地屈辱及不利情勢,雖於1973年聯合敘利亜發動南北突襲,企望挽回劣勢,收復失土,因美國介入力保以色列優勢,終未能如願。
        而以色列除面對國際譴責壓力外,又需投入大量軍力、資源維護西奈及各個佔領區之安定,在內外情勢緊張之際,為免擴大與阿拉伯國家多線對立,並保持在其他佔領區之相對利益,權𧗽全盤得失,西奈半島成為以、埃雙方走向和解之重大方案標的。
        1978年,以色列總理比金、埃及繼納塞之後成為總統之軍事強人沙達特,在美國總統卡特居間協調下,聚集美國簽訂具歴史意義之「大衛營協定」,為中東和平進程跨出一大步。比金與沙達特兩人並因而獲頒當年度諾貝爾和平獎。1979年,雙方正式簽訂和平條約,建立正常外交關係。
        惟世局多變,各國國內及國際各方勢力糾葛。阿拉伯聯盟國家對埃及單方面與以色列簽訂和約,形同背叛表示不滿;而埃及國內若干勢力亦反對和約內容條款。中東和平仍有諸多不安變數。
        1981年,埃及總統沙達特在開羅主持盛大閱兵典禮,當受校部隊行進至閲兵台前時,突有一軍人轉身出列衝出,在大庭廣眾之下,持槍掃射狙襲,沙達特身中數槍滿身濺血,當埸倒地身亡。此事雖已事過多年,相信有許多關心國際新聞時事者,對於這震驚世界之爆炸性新聞,以及那血腥震憾之新聞影像畫面,依然深深印記在腦海之中。

20221201_223835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