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230305_223852.jpg

        1945年,二次大戰結束,同為主要同盟國家的美國與蘇聯,以強權嶄新勝利國之姿,引領世界邁入戰後新時代。
        惜乎美蘇兩強,不只未能攜手重建戰後新局勢,以打造世界之和平、繁榮、發展。相反地,因雙方意識型態嚴重分岐,美方高舉反共圍堵旗幟,在彼此未建立基本互信之際,美蘇兩強走上了另一類戰爭型態的「冷戰」之路。
        冷戰期間,美蘇表面之間,雖未爆發直接軍事熱戰,卻競相發展各項攻擊性武器,增加布署戰略性中長程飛彈,更進而加速研發毀滅性核子武器。雙方投入龎大資源,互以威懾武力壓制對方,在極端脆弱之「互相毀滅」理論基礎上,建立恐怖性平衡。
        實際上,在兩大集團對立影響下,世界爭端及動亂處處,各國衝突乃至戰爭頻頻。柏林危機、匈牙利布達佩斯抗暴、捷克布拉格之春均昇髙美蘇對抗;美國U2髙空偵察機入俄境遭擊落,駕駛員鮑爾斯被生俘,差點引爆擦槍走火之勢;古巴飛彈危機,13天驚心動魄之對峙,甘迺迪與赫魯雪夫間之驚險過招,讓世界瀕臨核戰邊緣,此亦是諸多書籍論述及電影電視之熱門情節。
        歷經四十多年之冷戰歲月,世局關係持續緊繃,直到1980年代中期,美蘇緊張關係終於出現和緩解凍跡象,其中最關鍵人物,則非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莫屬。
        1985年,劃時代的美蘇首腦髙峰會,首度於瑞士日內瓦舉行,引致全世界之關注。1986年,雷根與戈巴契夫再度於冰島雷克雅未克晤面會談,冰天雪地昏暗的周邊條件,正反映了雙方折衝談判面臨之困境。1987年,戈巴契夫歷史性訪美,在華盛頓街頭上,興之所至與美國群衆熱情互動。其後,雷根訪俄,造訪克里姆林宮,同樣受到俄方熱烈歡迎。這些極富戯劇性之歷史畫面,震憾全世界,亦為當年全世界媒體之新聞焦點。
        至於戈巴契夫主導美蘇冷戰終結,成為改變全球歷史之政治人物,普受西方世界之推崇肯定,惟任何重大變革,難免有反對聲浪,在其改革重組開放政策之下,其後蘇聯國內政局發生激烈變化,甚而意外導致1991年蘇聯一夕解體,戈巴契夫成爲所謂蘇聯一代罪人。其間之轉折劇變歷程,乃至各項複雜因素之關連性,素為世人所關心,此乃現代國際關係歴史之重要題材,暫非本文討論之範圍。

20230305_224226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