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230430_094456.jpg

        當年,蘇聯這些駭人的政變歷程及武裝對峙的新聞畫面,相信是許多關心國際新聞的人,至今猶是歷歷在目,難以抹滅之深刻記憶。
        葉爾辛發揮即時關鍵作用,大批民眾聚集莫斯科街頭支持葉爾辛。其後,戈巴契夫透過少數原遭切斷後恢復之部份通訊,向全國人民宣示維䕶蘇聯守護國家之決心,雙方原本一觸即發之對抗,情況急轉直下,歴時三日政變迅速落幕,政變主事者八人,除一人自裁外,餘均被逮捕。
        戈巴契夫恢復蘇聯總統職位,惟實際職權卻明顯遭削弱,相反地,俄羅斯總統葉爾辛之聲望卻急速髙漲,甚至凌駕戈巴契夫之上,成為國家掌握實權之領袖人物。
        政變過程中,站在同一陣線,扭轉危難局勢的兩位政治領導人,隨後因政治理念、政治恩怨乃至政治利害,尤其是對於蘇聯體制改革規劃之嚴重分岐,導致兩人漸行漸遠,終至尖銳對立。
        當年,氣勢正盛的葉爾辛,在一場政府相關會議公開埸合中,對着放低身段、明顕委屈求全的戈巴契夫,厲言正色予以羞辱之新聞畫面,可謂是二十世紀末期極具歴史意涵之一幕。
        1991年12月8日,葉爾辛在未知會更未取得戈巴契夫同意下,形同背叛,以俄羅斯總統身分,私自約集白俄羅斯總統、烏克蘭總統於白俄斯首都明斯克㑹商,並共同簽署《別洛韋日協議》,宣告依據蘇聯憲法賦予加盟共和國之權利,三國共同退出蘇聯,另成立組織鬆散之「獨立國協」(即新蘇聯),宣告舊蘇聯瓦解。
        蘇聯主要三大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組織體制,蘇聯實質走向解體,眼見大勢已去,十二月二十五日,戈巴契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,自1917年共產革命後成立之舊蘇聯,正式走入歷史。
        一度叱咤風雲的蘇聯,竟然一夕解體,這項現代歴史之重大轉折,其間實際之歷程變化,及相關政治人物之立場作為,乃至歴史之功過,均有待學術界更深入完整之研究。而其他國家,尤其是冷戰對抗要角-美國,在蘇聯解體中之功能角色,自然也應是重要之探討課題。(2/2)

20230430_095428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