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210927_232952 (1).jpg
        近期,陸續有許多重要國家,如俄羅斯、加拿大、德國、日本等,舉行國會大選或執政黨黨魁改選,其中最引致全世界關注的,莫過於德國國會大選了。

        相較於過去幾屆選舉,德國面臨諸如歐洲統合、歐債危機、難民潮、對蘇關係等重大事件,本屆德國大選,攸關能源供應之北溪二號俄羅斯天然氣管線即將完工,而剛遭逢洪水肆虐使氣候變遷成為選民最關心的議題。再加上枱面上參與競選之各黨候選人,並無較髙人氣知名度,難以激發選民之熱情。惟本次大選標記着十六年梅克爾時代之落幕,極具歴史傳承意義,全世界媒體新聞均顕著報導。

        德國政府體制採內閣制,國內大小政黨林立,選舉結果贏得領先之政黨,一般均不易取得過半數席次,無法獨力籌組內閣。第一大黨需另尋求其他政黨支持,因之,談判協商組成多數聯合內閣,成為德國大選後成立新內閣新政府之常態。

        回顧2017年大選,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 (CDU+CSU)贏得大選,卻在聯合內閣談判過程中,遭遇重重困難。歷經多次組合談判都未竟全功,導致政府正常運作虛懸近半年之久。後由虛位總統依憲法職權罕見出面,呼籲各政黨以國家利益為重。隨後第二大黨社民黨 (SPD)同意再重啓談判,終於達成基民盟與社民黨聯合內閣之協議,社民黨黨魁 Olaf Scholz 出任梅克爾內閣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。

        梅克爾2018年宣佈不再競選連任以來,有關接班人選之新聞不斷,卻未出現穩定孚衆望之接班人。近年基民黨民調下滑,現今代表基民黨競選之 Armin Laschet ,其行政績效及人氣相對不足,雖經梅克爾數度站台助選,能否領導基民黨贏得大選,尚屬疑問。有媒體甚至評論,選民幾將梅克爾站台之舉視為梅克爾告別之旅,為接班人助選之意義反而變其次了。

        依據本週日德國大選之初步結果,社民黨小幅領先基民黨,現任梅克爾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之 Olaf Scholz 可能超越梅克爾黨內正統接班人 Armin Laschet,成為下屆內閣總理,躍上德國未來領導人。惟德國聯合內閣之組成歷程,常是漫長曲折,社民、基民是否可能再續前緣,中間偏右之自民黨 (FDP)以及政治素人清新女士 Annalena Baerbock 領導之偏左綠黨,是否可能異軍突起成為關鍵角色,又是否可能組成三黨以上之聯合內閣。近期德國政壇之發展,頗值吾人持續關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