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國際論壇 (5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IMAG1861    

       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,經過長時間的競選活動,即將在今年十一月八日,舉行全國的公民投票。而最近兩周,正是美國兩大政黨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高潮戱,正式推出總統候選人,開始進行最後階段兩黨對決,決定共和黨將入主白宮?或者由民主黨繼續當政。


        只是,今年的兩黨全代會,竟然都偏離了過去嘉年年會似的型式,也不像過去行禮如儀的過程。不管是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舉行的共和黨大會,或者在賓州費城舉行的民主黨大會,場內場外都出現抗議的紛擾畫面,也都呈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氛圍,使本屆美國總統選舉平添變數。


        就在幾個月前,一連串的黨內初選,超過十來位的共和黨競選人角逐,歷經幾場熱鬧的電視辯論。原被看好的傑布布希、魯比歐、克魯茲都先後宣佈退出競爭。而毫無政治淵源,且經常語出驚人,甚至口無遮攔的川普,居然一路過關斬將,即使飽受質疑,不被看好,在全代會前卻已成為無可置疑的共和黨提名人,讓多少政治觀察家跌破眼鏡。


        打破了共和黨歷年傳統,今年的共和黨全國大會自然與往年大不相同。會場外聚集了不少反川普的抗議人潮,往年出席力挺的共和黨大老不見了。會埸內雖五彩繽紛,營造熱鬧氣氛,也有大批支持者熱烈歡呼,但主場卻只靠川普支撐。尤其川普夫人及千金伊凡卡的驚艶亮相演說,博得不少注目眼光。當衆議院議長萊恩代表共和黨大會,敲槌宣佈川普獲選為共和黨總統提名人時,幾個月前被認為絕無可能,而今川普終於真的登上歷史舞台之路。至於副總統搭檔候選人是誰?麥克潘斯何許人也?大家似乎也不那麼關心了。


        相對於共和黨的曲折懸疑,民主黨的競選過程就平順多了。雖然希拉蕊民調支持度持續領先,又擁有豊富的政治經驗,但也因這些政治歷程,成為負面包袱,而飽受反對者的㧗評。由早期的郵電門、班加西遇襲事件、乃至與華爾街的金權深厚關係,一直如影隨形糾纏不清。而另一個揮之不去難以突破的障礙,就是戰闘力堅強又具號召力的競爭對手桑德斯。這位年高七十餘,具社會主義傾向的佛蒙特州叄議員,以超強韌性緊緊掌握競選局勢,絕不輕言放棄,獲得無數選民的熱烈支持。一直堅持到民主黨大會前夕,桑德斯才宣佈退出競選,為了民主黨的團結勝選,請大家支持希拉蕊。


        美國大選的歷程上,黨內退選的一方請大家改支持另一位對手,是常見的戱碼,可以呈現全黨團結的氣勢。八年前,爭取提名的希拉蕊,也公開宣佈請大家支持歐巴馬。今年的民主黨大會卻未如預期,未能即時凝聚全民擁戴的氣氛,一時之間,龐大的桑德斯支持者,失望失落之餘,竟出現難以含淚投票的情境。所幸,民主黨政治人物全員到齊,再加上第一夫人蜜雪兒溫馨感人的助選,尤其現任總統歐巴馬壓軸的絕頂精彩演說,終究譲民主黨大會劃下了歷史性的句點,提名了美國主要政黨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。


        美國大選過程冗長複雜,經過長時的競選廝殺,終於進入兩黨對決的關鍵階段。有些媒體以〈素人總統〉對〈女性總統〉來解析今年美國大選的結局,誠然不管最後誰勝出當選新任美國總統,都將為美國政治歴史開創新頁,也將深切影響世界情勢。這樣的美國總統大選,當然更值得我們繼續關注。

IMAG1862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        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,一個原本無足輕重的假議題,突然情勢逆転,一夕之間竟成為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大新聞。全球經済面臨不確定狀態,匯市應聲劇烈變動,脫歐公投結果為英國、歐洲乃至全世界投下震撼彈。


        Brexit 這個新生的詞彙,一時充斥在國內外的新聞媒體。令人意外的公投結局,直接衝撃著好不容易建立的歐盟體制,甚至可能引發聯鎖後續效應,危及整個歐盟的根本。而事件原爆點英國,更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政治、社會紛亂局面。執政保守黨現任首相 David Cameron 宣布辭職,俟新黨魁接任後下台。在野黨工黨黨魁 Jeremy Corbyn 支持留歐,亦宣佈辭職。這兩位主要政黨負責人的卸任,都不太意外。


        緊接着,大力支持脫歐的保守黨前任倫敦市長,接任首相呼聲甚高的 Boris Johnson ,竟出人意表,突然宣佈退出新任黨魁之爭。更令人驚訝的是,近年異軍突起,一手主導脫離歐洲,主張重回昔日英國榮耀的英國獨立黨 UKIP ,黨魁 Nigel Farage 在意氣風發、滿面笑容,享受公投成功歡樂幾天後,在忽然瀰漫的政治紛擾氛圍中,竟也宣佈辭去黨魁職務。倫敦的中樞神經政府圈,出現離奇的真空狀態。公投激情過後,竟無一抬面政治人物,出面承擔處理公投之後的政治大局。或許,這項歷史性的任務,突然間,變成了艱辛的收拾政治殘局。


        有關脫歐事件報導及評論頗多,本文無意續作相關的評析。但公投不僅衝擊英國的政治情勢,影響英國未來的政局走向,甚且憾動英國的立國基礎。質言之,正式國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英國,是否可能走向分裂?在大英國協持續走弱的歷史趨勢下,現今的聯合王國是否仍能存在世界的地圖上?短期間突然冒出這麼震撼的議論,自然引來全世界的關注。


        首先談大不列顛,昔日有稱英倫三島者,其實嚴格而言,英國只有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兩島。大不列顛則包括英格蘭、蘇格蘭以及威爾斯,而一般都將威爾斯視為英格蘭的一部份。雖同在聯合王國轄下,當今許多國際體育競賽的場合,尤其是歐洲地區的比賽,経常可看到英格蘭與蘇格蘭兩隊分別參與競技,白底紅十字英格蘭旗,與藍底白 x蘇格蘭旗,同場飛揚的畫面。蘇格蘭籍的英國網球球星 Andy Murray,在國際大賽出場時,場邊球迷加油群中,多見蘇格蘭旗飛舞,反少見英國米字旗。


        此次脫歐公投中,蘇格蘭超過六成多數人投票支持留歐。因而公投結果揭曉後,隨即引發蘇格蘭人民的強烈反應,醞釀再度舉辦脫離英國公投,並以脫英後的蘇格蘭名義申請加入歐盟。未來情勢如何發展,攸關英國以及歐盟的未來。


        回顧2014年九月份,英國舉辦了蘇格蘭脫英公投,經過一段曲折變化的過程,最後在執政保守黨的大力召喚下,反對派以55%對45%之差距,否決了脫離英國,讓英國及歐洲都鬆了一口氣,一般認為蘇格蘭脫英議題,至少短期內不會再浮上枱面。豈料,脫歐公投竟又把蘇格蘭脫英獨立的話題又拱上政治現實。 (1/2)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       脫歐公投後,籠罩微妙異常的氛圍下,蘇格蘭是否可能再次發動獨立公投,引發各界的關注。但以當前蘇格蘭人民的民氣而言,這似乎是很可能的發展。另一個重要的因素,則是一向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 Scotland National Party ,近期己躍昇為英國的重要政黨。尤其,前次獨立公投失利後,臨危受命接任黨魁職務的 Nicola Sturgeon ,現任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。她由一個政治新人,由於表現耀眼,短期內已變成英國最受矚目的政壇明星。在她旗幟鮮明的意志,以及靈活的政治運作下,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走向,甚至真的走向脫英獨立的路線,如此變更英國歴史的重大轉折,未必是不可能的結果。


        當然,目前這還是假設的議題,但如果英國缺了蘇格蘭這麼重要成員,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又是何等景象?由英格蘭、蘇格蘭及愛爾蘭旗合成的紅白藍米字旗,百年英國國旗未來又將如何變動?


        單單蘇格蘭獨立的議題,已大大衝擊英國政壇,危及聯合王國的根基。目前英國政治情勢的危機,尚不止於此。近年來,相對穩定的愛爾蘭政治情勢,竟也受到此波政治風暴的波及。


        愛爾蘭島位於大不列顛西側,經過多年英愛衝突戰爭之後,1922年愛爾蘭獨立成立共和國,目前亦為歐盟成員國。至於北部約佔愛爾蘭六分之一的北愛爾蘭,由於居民多為新教徒,當年選擇不併入天主教為主的愛爾蘭共和國,而選擇留在英國,成為現今聯合王國獨偏一隅的成員。也由於北愛的政治、宗教、文化複雜分歧,而導致一九六O年代開始,數十年間武裝暴力動亂,那段腥風血雨不堪回首的歲月。


        經過多年艱困的談判,北愛爾蘭與倫敦總算達成了協議,近年也為北愛帶來了難得的穩定形勢。沒想到,這次脫歐公投不僅重新點燃蘇格蘭獨立,竟也觸動了北愛爾蘭脫英議題,情勢發展令人𨶙注。當然,北愛脫英獨立目前仍是遙遠議題,到底是維持現狀,或者脫英獨立,或者加入愛爾蘭共和國,依然是一個複雜多變、充滿爭議衝突的歷程。


        David Cameron 的脫歐公投一小步,卻意外帶動了蘇格蘭、愛爾蘭的獨立步調,危及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現狀,甚至成為撼動歐盟乃至全世界的一大步,頗有始料未及之感,未來情勢發展如何,頗值持績高度關注。 (2/2)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 IMAG1619 
        去年8月14日,斷交近六十年的古巴、美國恢復了外交關係。雙方分別在華盛頓及哈瓦那重設大使館。今年3月20日,即將於明年初交棒卸任的歐巴馬,親身踏上這個長期被視為邪惡國家的土地,成為八十八年來首位訪問古巴的現任美國總統。


        美古關係正常化,在世界局勢變化的長流中,或許只是大勢所趨,卻是標記著美國及其緊鄰國家古巴,走出百年來曲折離奇恩怨複雜的雙邊關係,而這個美洲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,歷經卡斯楚兄弟五十多年的統治,也必將邁入新的世代。


        古巴位於加勒比海,緊扼墨西哥灣入口,與美國佛羅里達州僅有百里之遙。面積十一萬平方公里,人口約一千一百二十餘萬人。當年哥倫布在西班牙支持下橫越大西洋,尋找新闢航路通往東方的印度,卻意外落腳現今通稱的西印度群島,並發現美洲新大陸。古巴也因而長期受西班牙殖民統治,直到十九世紀末美西戰爭結束,古巴及東方的菲律賓全歸美國轄下統治。1903美國承認古巴獨立。


        1959年是古巴歴史的重要里程碑,經歷多年政治紛亂,古巴出現了一位傳奇革命家、浪漫思想家,在Fidel Castro 卡斯楚號召領導下,經過多年內戰,終於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政權,建立了少見的社會主義國家,開啓了近代古巴的新紀元。卡斯楚從此主宰了古巴,也在美俄冷戰時期,叱咤風雲活躍在世界舞台上。


        當年國際形勢意識型態當道,美國資本主義對決蘇聯共產主義,美蘇在世界各地進行直接或代理人的對抗,美國豈能容忍在自家後院建立共產政權,因而千方百計設法打擊。古巴乃尋求蘇聯的支援結盟,而蘇聯正苦思在冷戰中突破,如今竟有機會直搗美國後門,雙方一拍即合,世界局勢卻立即走向危機邊緣。


        1961年,由美國 CIA主導的入侵古巴豬灣事件,在短時間內即以失敗告終。連橋頭堡都無法建立,更遑論推翻卡斯楚政權,讓甫上任不久的甘迺迪面上無光。而後蘇聯古巴加緊合作,企圖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,以取得絕對戰略優勢。終於1962年十月爆發美蘇兩強間最激烈的衝突,關於這段飛彈危機的故事情節及評論,不論電影、電視、書籍均不少,一般多認為,甘迺迪總統表現沈穩堅毅,強人甚至狂人如赫魯雪夫也不得不撤回飛彈,解除了雙方開戰危機。但一般也公認,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核子戰爭爆發的時刻。第二年1963年,甘迺迪總統即遇刺身亡,在美國、也在全世界留下諸多待解的謎團。


        美國主導軍事入侵古巴失敗後,遭到各國強烈譴責,古巴也順勢站穩陣腳,卡斯楚開始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政策。即使在美國主導的貿易禁運措施下,經濟發展停滯,人民生活清苦,但也建立了免費全民教育及醫療體系。有研究指出,古巴是拉美地區惟一消除飢餓的國家。而卡斯楚有社會主義理想甚至浪漫革命情懷,畢竟長期獨攬大權,且年事已高,於2011年將領導人職位讓與被視為政治實行家的弟弟 Raul Castro 。


        卡斯楚兄弟縱橫古巴政壇超逾半個世紀,主導了古巴的命運走向,也在國際政治舞台扮演很特殊偶亦關鍵的角色。惟兄弟兩人均已垂垂老矣,Raul Castro 已宣布三年後即將卸任交棒。古巴年青世代早已遠離早期革命年代,對昔日革命理想及情感亦轉趨務實,更關心如何在現今世局中發展國家定位,改善人民生活,與社會主義政府間產生明顯心靈疏離現象。


        美古復交走向正常化,標誌着曾創造歷史的革命卡斯楚時代即將落幕,同時,也意味著古巴即將進入強人遠去,政策走向更貼近世界的新世代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IMAG1620 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        最近幾周,有關美國大選兩黨初選的戲劇化新聞,不分共和黨或民主黨,也無論是川普、克魯茲或希拉蕊、桑德斯,都充滿了媒體版面。再加上令人震撼,牽涉多國領導人疑似貪腐洗錢的巴拿馬文件曝光,引發諸多國家政壇風暴。一時之間,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,而在這些所謂熱鬧新聞充斥之際,卻有一些重要的國際事件,被一般人忽略了。高加索動亂就是其中之一。


        俄羅斯主導下的蘇聯,在二十世紀期間,曾引領風騷深深影響了歐洲、亞洲,乃至全世界。卻在戈巴契夫主政之下,於1991年意外走上解體之路。如今,蘇聯成員國之一的烏克蘭,因政策走向聯歐路線,仍陷在與俄羅斯支持的烏東內戰之中,又因俄羅斯強行併吞了原屬烏克蘭的戰略要地-克里米亞,更引發東西兩大強權的緊張對峙。


        而在歐亞接壤的高加索地區,蘇聯成員國喬治亞、亞美尼亞、亞塞拜然以及車臣、印古什、北奧塞梯亞自治區,由於緊扼黑海與裏海之間,曾是東西要道樞紐地區,且是世界主要石油產區及石化工業中心。如今,俄羅斯影響力降低,戰略縱深或有變動,仍具重要地位。更因各國各有其不同的種族、語言、宗教、文化,使這個高加索地區充滿衝突的潛在因素。


        此次發生軍事武裝衝突,導致雙方嚴重傷亡的,是外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。這是我們從初中地理課本就讀到,卻鮮見登上國際新聞舞台的國家。亞塞拜然瀕裏海西側,地理條件優越,首都巴庫是重要石油中心及工業重鎮,也是外高加索最大都市。該國人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。


        亞美尼亞則位居亞塞拜然西側,首都葉里溫,人民則以東正教為主要信仰。亞美尼亞人可說是一個最苦難備受迫害的種族,歷史上曾發生多次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事件,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犯下何等罪行,真相迄未完全大白,世人多將之與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相提並論。


      兩國素來對立仇恨,此次又為了「納哥爾諾 卡拉巴赫自治區」領土主權管轄,爆發衝突。這個自治區位於亞塞拜然境內,居民卻以亞美尼亞人為主。雙方為所謂維䕶主權及保障人民權益而大動干戈。而亞塞拜然則有一塊飛地領土 「納希契凡自治區」孤立在國境之外,為亞美尼亞所包圍。無奈歷史因素遺留如此離奇不穩定的國界,增添了動亂危機。


        俄羅斯總統普丁迅速出面調停兩國紛爭,亞塞拜然及亞美尼亞都積極爭取支持。不過,兩國共同北方鄰國喬治亞總統,在電視媒體的公開評論談話,則頗中肯耐人尋味,他認為以俄羅斯目前立場而論,不可能真正協助任何一方解決爭端,反而維持雙方均勢對立,但不擴大戰爭動亂,才是俄羅斯的主要利益。這個曾經出過蘇聯獨裁者史達林,以及知名蘇聯外長謝瓦納茲的喬治亞,果然別有見地。


        蘇聯解體後,所有成員國紛紛脫離獨立,有些尋求恢復過往的歷史輝煌,部份則在重新洗牌的國際政治生態中,發展新的定位。北歐波羅的海三小國以及中亞各共和國,順勢在新一輪強權對抗的國際舞台上,扮演新的不同角色。而一度瀕臨崩潰的俄羅斯,近年在強人普丁的強勢領導下,能否自低迷油價以及歐盟制裁困局中突圍,進而帶領俄羅斯重返昔日榮耀,一直為世人所關注。而高加索地區各共和國能否遠離紛擾動亂,走向和平安定,也讓人關心期待。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MAG1592  

        紐西蘭於三月底舉行新國旗公投,投票結果,主張繼續沿用米字旗的一方,以56.6%過半比率,否決改用銀蕨新國旗。一手推動此次換旗公投的現任總理 John Key ,於挫敗失望之餘,也只能表示尊重人民的選擇。坦白說,我個人對紐西蘭人民的投票抉擇,頗感意外與好奇。何以深具殖民色彩的英國米字旗魅力長存?紐西蘭人民仍緬懷昔日過往的歷史歲月?抑或只是新旗的一葉銀蕨圖案、設計、意涵,未能打動人心?又或許只是單纯不喜歡代表傳统黑色系的新國旗?


        紐西蘭帶有米字旗的紅色南十字星國旗,將繼續使用,未來很長一段時間,這面紐西蘭國旗與極為近似的白色南十字星澳洲國旗,仍將飄掦世界各地。除了一般人依舊的辨識困擾外,也持續引來一些有關國旗的延伸話題。


        去年旅遊北歐,對於北歐五國圖案簡單一致的國旗,印象十分深刻。每面國旗都是旗面左偏十字旗,只有紅、藍、黃、白不同的顏色配置。對我們外來遊客而言,要即時分辨丹麥、芬蘭、挪威、瑞典、冰島國旗,還真有那麼一些難度。不過,旅程中,偶見北歐各國國旗並列,只見旗海飄揚,倒是十分美麗壯觀。

IMAG1610IMAG1612
        個人認為,在日常實務上,各國國旗中最容易混淆的是,東歐的波蘭和南亞的印尼。兩國國旗都是紅白上下兩橫條,波蘭白半幅在上,印尼則是紅半幅在上。或許兩國分處歐亞,距離遙遠,好似沒有經常辨識的話題。令人驚奇的是,同屬歐洲的小王國摩納哥,它的國旗與波蘭近似,而竟然與印尼完全一樣。或許摩納哥雖小有名氣,但本就是小小國家,所以也沒甚麼花絮議論。


        歐洲另有幾個國家國旗頗為近似,我們所熟悉代表自由、平等、博愛的法國三色旗,由左而右藍、白、紅三直條。而比鄰法國的荷蘭,剛好是九十度左旋轉,成為紅、白、藍三橫條。至於代表德國精神的黑、紅、黃三橫條國旗,緊鄰的比利時,則是黑、黃、紅三直條。呈現了某些歷史淵源。


        另一個有趣的國旗辨識話題,也是我們所熟知的綠、白、紅義大利國旗。同屬歐洲的愛爾蘭,也是三直條的綠、白、橘,兩國國旗遠觀極為相似。而遠在非洲的象牙海岸,國旗橘、白、綠由左而右三直條,剛巧與愛爾蘭國旗左右對換。雖然各國國旗均有官方的左右長寬比例、顏色深淺規格規定,實際或各有差異,本文既稱漫談,也僅就一般人辨認所及。

IMAG1595
        蘇聯自1918年來,長期使用代表工農的鐮刀鎯頭紅色旗,蘇聯意外解體後,1991年俄羅斯恢復使用共產革命前的白、藍、紅三橫條國旗,這面代表當今世界強權的俄羅斯國旗,近來似乎也變得順眼些,至少比共産红色旗美麗一些了。


        至於世界一霸美國國旗,通稱<星條旗>,除了上下紅白相間十三橫條,代表獨立革命初期北美新英格蘭十三州外,左上角藍底五角白星隨着加入聯邦州數而增加。頗長一段時間維持 6x8 48顆星,直到1959年,阿拉斯加州加入聯邦,國旗左上角形成 7x7 49星交錯。俟夏威夷州隨後加入,又變成6x5、5x4 50顆星,雙疊交錯,也就是今天所見的美國國旗。未來,如果波多黎各或哪個地方,真成為美國联邦第五十一州,屆時美國國旗會是如何構圖排列,則是一個令人期待而有意思的話題。


       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,有時甚至就代表國家,自然是很莊嚴隆重的。而每面國旗在簡單圖案、型式的背後,有著諸多的人文、歷史、地理的蘊涵故事連结,可以讓我們去深思、追尋、探討。

IMAG1606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IMAG1311  

        台灣剛結束了一場関鍵性的大選,結果一如預期,由四年前敗選捲土重來的蔡英文,贏得選仗,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。而她所領導的民主進步黨,也一舉拿下國會過半多數席次。我個人一向未評論國內政治情勢,我們何妨談談2015年底,甫在世人関注下,完成國會改選的另一個亞洲國家-緬甸。


        緬甸自1948年脫離英國殖民及日軍佔領而獨立以來,歷經數十年長期軍事強人統治。現任總統登盛於2011年上任,近年來更卸下軍裝,多次赴國外訪問,並頻上國際媒體受訪,企圖改變軍政府形象。而長期領導非暴力民權運動,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民主女闘士-翁山蘇姬,普受國內外人士敬重。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,在本次國會大選中,贏得過半數席位。


        由於現行國會選制,軍方仍控制四分之一席次,且依現行總統選舉辦法,翁山蘇姬仍被軍方限制未能參選總統。她雖聲明即使未能被選任總統,仍誓言將擔任國家幕後最高領導人。惟因緬甸民主化仍處起步階段,未來發展仍有頗多變數,政局發展持續為國際所関注。


        緬甸是一個古老的國家,獨立以來的正式國名,也數次更動。曾是緬甸聯邦,1974年稱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,現在國名是緬甸聯邦共和國。而我們長期以來通稱的英文國名 Burma,也在1989年由軍政府改名為 Myamar,除了少數媒體外,Burma已極罕用。


        而緬甸的國旗,隨著國家的歷史演進,數度更易也不足為奇。現在國旗是2010年公佈使用,黃、綠、紅三橫條,中間一顆大五角白星。而在此之前,曾長期間使用且為我們所熟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-白日是十四顆星圍繞農工標幟。由於這面國旗真的太像中華民國國旗,有網路報導曾説,當年有人持著這面緬甸國旗進入北京奧運會場,以突破主辦單位不准持用中華民國國旗的不合理限制。此項花絮式報導應是屬實。


        緬甸的第一大城市-仰光,是我們所熟知的緬甸長時間的首都。而2005年軍政府突然宣佈,遷都至仰光以北四百公里山區小城-奈比多。我們一般理解,如此遷都應是促進全國平衡發展,就像澳洲定都坎培拉,巴西建立新都巴西利亞,或土耳其選擇安卡拉。但也有一說,遷都是基於歷史教訓引發的海防戰略思維,以及便於掌控少數民族。


        現今緬甸最具國際知名度的,非翁山蘇姬莫屬。而另一位國際知名的緬甸人,則是一九六O至七O年代的聯合國秘書長宇譚(或譯吳丹)。由於聯合國成立背景以及強權對抗的歷史,聯合國最高行政首長的秘書長多由第三世界產生,如現任韓國的潘基文,迦納的安南,奧地利的華德翰。緬甸也曾因此躍上國際舞台。


        緬甸即將舉行總統選舉,這也是國際觀察緬甸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指標,讓我們持續関心緬甸的政情,也希望緬甸能夠邁進一個民主、繁榮、和平的新國家。

IMAG1309   IMAG1310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1302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 台灣每逢總統大選,有關國旗、國歌的話題,就會被候選人提及。雖然有些是明顯的選舉因素,但也顕示這個問題確實存在。


        前些日子,媒體新聞報導,南太平洋紐西蘭正進行新國旗的評選程序。我們都知道,澳洲和紐西蘭都是大英國協 (Commonwealth) 的成員國,由於歷史及政治的淵源,兩國的國旗,都在左上角保留了代表英國的紅白藍米字旗。


        紐西蘭主張更換新國旗一派認為,即使紐西蘭過去與大英國協關係密切,甚至名義上仍以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,雖然未來是否脫離大英國協,成立真正的共和體制,是另一個長遠考量的問題。但為彰顯紐西蘭已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,且與英國殖民脫鉤,國旗的更換應是立可着手進行。


        紐西蘭國旗除了左上角的英國米字旗外,右邊則是代表南半球的南十字星:四顆五角白邊紅星。而澳洲國旗左上角同為米字旗,左下角多了一顆代表聯邦的白色聯邦之星。右邊也是南十字星,但與紐西蘭不同的是:五顆七角白星。因此澳紐兩國國旗雖有差異,有些人還認為大不同,但多數人仍極易被混淆,難以分辨。


        主張換旗的現任紐西蘭總理 John Key ,就很生動地敍説了他自己的經歷。在一些國際外交的聚會場合,好幾次被引導到澳洲旗幟的位子,譲他好生尷尬。紐西蘭現已完成新國旗的評選投票,今年將正式舉行公投決定。


        紐西蘭初步評選的新國旗,以一葉紐西蘭特有的銀蕨為中心圖案,右下斜邊維持原國旗的南十字星圖樣,左上斜邊則是代表紐西蘭傳統的黑色系。不過,對於新國旗的圖様,見仁見智,也有不少的反對意見,甚至有人認為太醜了。


        這樣的情況,讓人想起一九六O年代同屬大英國協的加拿大,當年加拿大也曾慎重其事選用新國旗。而當評選公佈紅白相間的楓葉旗時,也引起頗大的反對聲浪。認為國旗似乎應更莊嚴、更偉大,如此簡單楓葉圖案,怎能代表加拿大?我個人初期也有同樣感覺,不過,事過多年,這面加拿大國旗似乎愈看愈順眼,也覺頗為美麗,今天也無人再有異見了。


        國旗畢竟是國家的象徵,在某些情況下,甚至就代表國家,因而選用國旗自然是件十分重要而嚴肅的課題。讓我們繼續關心紐西蘭的新國旗吧!或許也可帶來一些啓示!

        IMAG1299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IMAG1216 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《間諜橋》影片,跟多數動作間諜片一樣,以扣人心弦的驚險畫面,配上電腦特效,呈現U2被撃墜落的震憾過程,以及駕駛員所經歷的危急狀況。隨後也未脫出諜報片的軌跡, Powers在俄國監禁審問中,飽受身心摧殘。與本片前段所敍俄諜在美國受審情況,自然出現強烈的對比。在我們看來,倒並不覚得太唐突,畢竟這是美國觀點的電影製作。


        美蘇雙方透過特殊非官方管道,進行換俘的秘密談判。美國就是由CIA委託 Donovan律師為代理人,與俄方指定人員,進行艱難曲折的交涉。本片維持著一般諜片的懸疑、緊張、刺激的基調,以頗長的劇情描述,終於達成仍然可能隨時生變的協議,雙方洽訂在東西柏林交界橋上換俘。

        劇中,穿挿冒出了一位美國大學生普萊斯,在東西柏林敏感時刻,誤闖柏林圍牆,被東德政府以間諜罪扣押監禁。而作為美國委任的談判代表, Donovan 竟然可以擅作主張,與同行的CIA人員不同調,由1換1的條件,終變為1換2的換俘條件。此段情節,除了要凸顯美國律師的民間身份,且並不完全受CIA節制外,其實並無太大的意義。如此重大的政府事務的秘密談判,即使沒有CIA或其它官方身份,也必然受到政府的掌控。或許這只是電影的情節,雖然本片是依真人真事改編的。


        歷劫歸來的美俄間諜,終於可以返回自己的家園。影片中,美諜 Powers 獲得了昔日同袍熱情的一抱 (我未用:熱情擁抱);俄諜則被俄方人員冷淡地接上了汽車後座。他們都曾為了國家,幾乎付出生命的代價。然而,橫亙在他們前面的,顯然要面對自己國家的訊問調查,更要面臨可能並不那麼風光順利~不可知的未來人生。難怪 Powers 獲釋後要迫不及待地表白:「我沒有洩密!」


        本片電影結束後,在銀幕上,以黑底白字的幾行字幕,簡單的交代了美俄兩位間諜(影片包括第三位學生),各自返國後的大致情況及餘生。個人認為,在一九六O那動盪不安的年代,為國家利益而獻身,付出慘痛代価的間諜人員,其實也是悲劇時代的悲劇人物。我們似乎可以更寛闊的心胸,更實際的人道關懐,更深入地去探討了解,這些人其後的人生際遇以及生命的歷程。

 IMAG1215

 


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IMAG1213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 最近陸續看了兩部電影,一部是勞伯狄尼洛和安海塞薇主演的 《 Intern 》,中譯 《 高年級實習生 》;另一部是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《Bridge of Spies》 ,中譯《間諜橋》。前者,直接以年齡七十資深公民為主角,敘述在當今熱夯網路世代中,老少間的生動感人故事。後者,則是回顧一九六O年代,東西雙方冷戰對峙時期,驚心動魄的歷史往事。


        《間諜橋》 有着美蘇兩強所處澎湃的大時代,雙方尖銳對立下的對抗,除了各地公開的武力衝突,如古巴、東西柏林、台海等,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檯面下的折衝抗衡,還有那帶有神秘灰暗色彩的間諜情報戰。本片由影藝大師司蒂芬史匹柏製作,加上已由英俊小生邁入成熟穩重的巨星 Tom Hanks ,這個黃金組合自然引來衆人目光。


        一個相貌平凡、行動緩慢的中壯年人,顛覆我們印象中靈活精悍的諜報員,因替蘇聯蒐集情報從事間諜行為,在美國紐約被 CIA 逮捕了。劇中,我們雖看到一些情報傳遞的諜報描述,但卻沒有具體看到,這位俄國間諜是以甚麼手段,竊取美國的甚麼國家機密。美國政府為彰顯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,依司法程序進行公開審判,還為俄國間諜選任辯護律師,進行一場有如例行公事般的樣板審判。


        在一九六O美蘇冷戰對峙年代,兩強敵我意識強烈,雙方毫無互信基礎,在世界各地進行直接或代理人的戰爭。不只是美國與蘇聯的對抗,也延伸到東西兩集團的對決,也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聖戰。而在美國政府主導下,美國民間社會亦呈現鮮明的反共、反俄的愛國主義。在如此意識形態高漲的氛圍中,勉強接任俄諜法律辯䕶任務的,正是由 Tom Hanks 所飾演,紐約一家民間法律事務所的律師-唐納文 James Donovan。

 
        其實, Donovan 並無類似的辯護經驗,甚至也不具這方面的專長,只是臨危受命擔任此一被公認沒甚麼意義的工作。然而,這位律師卻在為俄諜法律辯䕶、爭取基本人權的過程中,逐漸獲得當事人的信任,更建立了兩人間的情誼。他承受當時社會異樣的眼光,甚且還受人身威脅騷擾下,完成了對俄國間諜的辯䕶工作。~至少終審法院沒有判處被告電椅極刑。~然而司法審判背後竟也有冷戰思維及政治算計。


        回到美國的諜報工作,1960年美國一架U2高空偵察機,墜毀在蘇聯境內,駕駛員鮑爾斯 Powers 被俘獲。這架由巴基斯坦美軍基地起飛,配備精密偵察設備,飛行高度極限九萬英呎,進入蘇聯境內執行空拍任務。這架精巧偵察機-並不意外-設有緊急狀況下的自毀按紐。在當時敵我意識及為國犠牲的情報敎育下,駕駛員也隨身帶有-必要時自我了斷的氰化物品。這架U2飛機據信是被蘇聯防空砲火擊落的,成為當年國際新聞的焦點,也幾乎擦槍走火釀成雙強正面交鋒。          (1/2 待續)

IMAG1212


       

   
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IMAG1153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2016年台灣將選舉新任總統,目前距投票日己不到百日,藍、緣、橘各政黨及其提名候選人,都積極展開競選活動,期盼䊨得關鍵性的選戰,在五月二十日風光入主總統府。而在太平洋彼岸,與台灣命運多所關連的美國,也正進行冗長的大選程序,2016年年底全民投票。且與台灣相同的是,2017年元月份新任縂統就職時,美國白宮將迎接新的主人。


        美國基本上是兩黨的政治體制,開國以來,主要由共和、民主黨執政。而美國採聯邦制,憲法賦予各州相當的自主權力,各州依國會叄衆兩院席次分配,擁有縂統選舉人票。目前絶大多數州採用䇔著全拿的選制,候選人應取得全部選舉人票538張中,過半數的270張以上方當選。因此,嚴格而論,美國雖全民直接投票決定總統,法定程序卻是間接選舉。此項選制的優劣與實務爭議,容以後有機會再論。


        依美國憲法規定,總統候選人應年滿三十五歲、生而為美國人、且居住美國十四年。由於候選人條件相當單純,每次選戰總吸引眾多政治人物,乃至非政治人物參與。經過兩黨初選、黨大會提名,再正式進入兩黨對決。再經全民投票及參院選舉人投票,終於選出一位:或許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、或許是第一位非裔黑人總統;可能是傑出總統、也可能平庸總統。今年,大家也關心,是否會由一位非傳統的政治素人當選,甚至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。


        美團大選程序冗長、熱鬧,至於是否有趣?則見仁見智。就以週前的共和黨初選,首場電現辯論會而論,這場由CNN主辦,依民調排名邀請,吸引全美超高收視率。現場十位候選人一字擺開,擠滿整個會埸講台,壯觀埸面,令人印象深刻。而民調竄昇高居首位、言論辛辣、一向口無遮攔的商界聞人 Trump,就站立中央,只見他意氣風發,言論滔滔,吸引無數支持者的掌聲。而民調不差的非裔黒人醫師 Ben Carson ,以神經外科醫術知名,仍屬政治素人。就連家世顯赫丶普遍被看好的 Jeb Bush ,也難在此獲得關注的眼神。其它知名度不高的候選人,還在培養累積政治資本,就有如陪榜性質了。


        相對於共和黨的參選爆炸,熱鬧非凡,民主黨就顕得平淡多了。前兩天,同樣由CNN主辦的民主黨首次初選辯論會,亦依民調邀約五位候選人參加,另一席虛位以待,留給民調居領先群,但尚未宣佈參選的現任副總統 Biden。而民調持續領先、長期耕耘、但深受所謂郵電門及班加奇領事館遭襲事件所困,民調明顯滑落的前國務卿 Clinton Hillary ,在辯論會上,表現極佳的政治歷練,被公認係此次辯論會旳嬴家,維持進軍白宮的優勢。


        在這次辯論會上,帶有社會主義傾向的佛蒙特州叄議員 Bernie Sanders ,意外地成為一大焦點。他老當益壯,表現精彩,甚至扮演了難得的智慧長者的角色,發表了一段很不政治的政治語言。他當着競選對手 Clinton Hillary  的面,不只沒有順勢攻擊對手的罩門,反而大聲疾呼:美國人民已煩透了郵電門事件,難道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其他競選議題嗎?!這擲地有聲的一席話,激起全場一陣熱烈的掌聲。同時也為他的大選民調,提昇不少。


        2016 美國大選新聞不斷,時有戱劇性的高潮。現在還處兩黨的初選階段,己令人目不暇給。至於何人勝出,仍待兩黨完成初選,召開黨大會確定黨提名人,而後方正式進入兩黨交鋒,譲我們平心觀察、拭目以待吧!


IMAG1151

文章標籤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 希臘債務危機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,歐盟各國也焦頭爛額面對處理,一時佔據了新聞版面。終於在希臘年輕縂理齊普拉斯的非傳統處理下,希臘債務與脫離歐盟風波總算告一段落。未料近日歐洲許多地區湧現難民潮,再讓歐洲各國面臨重大衝擊,而難民及移民問題之複雜嚴峻,遠遠超過歐債危機,歐洲問題再度躍上頭版新聞。


       大量即時的新聞報導,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。尤其是難民被迫遠離自己的國家,踏上不確定的路途,歴經重重險阻,尋求新生命的寄託,難民艱困悲慘情況令人同情。新聞也一再出現移民船難、冷凍貨櫃車變成難民生命的終點、難民露宿悪劣環境等,種種令人震撼的畫面。尤其那張難民幼童冷氷氷小身軀伏趴土耳其沙灘的照片,更是讓無數人為之心碎。進而引致全世界關注難民的處境,以及難民背後辛酸的故事。


       此波難民潮主要來自敘利亞、阿富汗、伊拉克及北非利比亞、厄利垂亞等動亂地區。一批批難民千方百計,希企進入經濟社會狀況良好、一向標榜自由、人道、尊重人權的歐洲。而依據歐盟各國處理難民問題的都柏林協議規定,難民應向首先進入的國家申請登記庇護,且由該國受理相關照護問題。此項規定卻使地中海周邊國家,特別是南歐的義大利及希臘等國承擔了沈重的難民事務。


       歐洲基本上已有難民處理及收容輔導的作法,但由於難民潮不斷,原有機制無法有效適用。再加上歐盟雖揭示統一的歐洲,但各國政治經済社會情況不一,各國的移民收容政策及承擔能力也各異,使得好不容易建立的歐盟,在政經多方面表現看好的歐盟,竟然在難民處理問題上,各國出現了嚴重的岐異,而在歐盟外的英國也消極以對,使得難民潮問題漫延脫序乃至幾近失控。


       以此波難民主要目標地點的德國而言,其經濟實力居歐盟首位,也接納了頗多數量難民。梅克爾縂理的政治理念及其從政歷程,也讓德國採取了較寬容的難民政策。但外來移民是否順利融入德國社會,是否對德國造成負面效應,卻也在德國內部引發激烈爭議。立場極端的民族右派人士,強力反對德國政府難民政策,甚至發動對移民及收容所的暴力攻擊。其他経社情況不及德國的相関國家,面對難民潮的無奈及無力,也可想而知了。


       歐盟未能即時有效統合,前線各國疲於奔命之際,只得採取各種阻擋的方式。因此,義大利加強阻止非法移民船入境,甚至原船遣返利比亞。希臘也加強阻止難民潮、塞爾維亞邊界拉起了百公里長的鐵𢇁網、匈牙利也短暫封閉了布達佩斯火車站,英國法國也加強了鐵路的檢查。而難民的處境益為艱困,也更令人關心了。


       難民問題的源頭主要是烽火動亂,難民為逃避戰爭或免受迫害,千辛萬苦走上流亡之路。然則,人類歷史卻是戰爭不斷,世界各地戰火遍佈,人類社會的衝突對立不曾止息。柏林圍牆倒了,現今世界卻有更多的高牆鐵絲網。阿拉伯之春一時風起雲湧,而今埃及、利比亞軍人政權又是如何?敍利亞內戰多年,在IS伊斯蘭國快速堀起下,美國又是如何面對?橘色革命的鮮明旗幟,也未能阻止烏克蘭東部的戰爭。還有諸多不為世人所注意的戰爭及動亂,仍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著。


       在世界各國共同關注之下,特別是德、法、英相繼正面積極表態,此波歐洲難民潮或許可有一個較好的處置,難民的處境應可獲得較具體之改善。但難民問題千頭萬緒,實難預期短期內能根本解決。至盼人類社會彼此尊重,和諧共處,遠離戰爭,永保和平。依歷史法則,此願似難矣!

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IMAG1002  

 

        此次北歐之行,我們由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一路北上,經拉普蘭 Lapland 地區進入北極圈。從這個約略北緯66度半,較精確的說法是66度34分,開始了一趟極圈極地之旅,而且繼續往北走,目標是歐洲陸地的最北端。


        說起北極圈,對我們地處亜熱帶而言,似乎比較遙遠。但北極圈的虛擬緯度,卻與我們所熟知的北回歸缐密切関連。由於地球公轉的黃道面,與地球自轉的赤道面,兩者並不平行,而有所謂黃赤交叉夾角23度半,此為地球春夏秋冬四季的由來,北緯23度半也就是北回歸線,亦稱北半球的夏至線,也是太陽直射北半球緯度最髙最北的地方。而北極圈正是北緯23度半北回歸線的餘角所在。


        北極圈地區,夏天較短,由於太陽斜射,有較長的日照,甚至長晝。相反地,這個地區有着漫漫長冬,日照極短,還有那昏暗的永夜。在這樣髙緯度自然條件不佳的環境裡,萬物生產受限,人煙稀少。而我們利用北極圈短暫的夏日,享受著有些意外的溫暖的陽光,舒適宜人的天氣,還有頭上的藍天白雲。造訪了聖誕老人的原鄉,寄了幾張會讓人驚喜的夏日聖誕卡片。深入北極圈實地瞭解當地原住民薩米人的艱苦生活環境,親近餵食馴養糜鹿,感受到他們堅毅質樸的生活。也探訪黃金博物館,體驗當年北國荒原辛苦淘金的歲月。

IMAG0870
        芬蘭號稱千湖之國、千島之國,在夏日長照下,連在午夜時分,依然可以留連欣賞大地美麗景色。只是在芬蘭,有的是秀麗無盡的湖光,卻沒有太多的山色。蓋芬蘭海拔低基本上並沒有山。在沒有任何國界標示下,我們跨越進入挪威,繼續往極地北進,也開始另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所謂北角朝聖之旅。


        北角,原文名為 Nordkapp、North Cape,位於北緯71度10分21秒,號稱是歐洲最北端的陸地。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,造就了這個地處偏遠的海岬小地方,不只觀光客不斷,也被不少旅遊雜誌封為觀光聖地,譲許多遊客抱着朝聖的心態,從各地長途跋涉千里迢迢,來到這個地球的小小角落。


        進入挪威再朝向北端邁進,長途拉車,公路狹窄單線車道,一路荒原景況,甚至久久不見一人一車。續行多時,方逐漸看到遠山殘雪,慢慢有了北國寒帶景象,而終於看見群山積雪,白雪皚皚一片,縂算感受到此刻已深入北極圈。此時天氣不再溫暖舒適,而是寒風剌骨,不過,心想這才是此地該有的天氣呀。

DSC05472
        把所有預先備妥的禦寒裝備全部穿上,頂着零下的低溫,再加上海岬的陣陣細雨,我們終於抵達歐洲大陸的最北端。望着陡峭的海灣海岬,遙望那更北邊目不可及的北極。我們在北角地標-地球儀座台上,留下了寒風逼人細雨溼身的回憶。而我們此行已經走了幾天,經歷午夜落日餘暉,以及夜半彩霞滿天的奇特景象。在當地有如救國團一般的觀光酒店,此時早已過了午夜時分,房間窗外竟然陽光強烈,為了次日一早的Morning Call,趕緊密密拉上窗簾,度過了極地的永晝白夜,這是完全新奇的體驗。


        回到台北,手捧着付費取得的北角証書,看著有北角郵局戳記寄達的北角明信片,雖然長途海陸空近萬公里的遙遠旅程,卻是一趟不虛此行,且令人難忘的北角朝聖之旅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DSC05467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  IMAG0852  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繼去年五月份土耳其,九月份張家界之後,今年2015六月份,我們兄弟三家又來了一趟北歐四國13天之旅。


        這是旅行社所標榜的所謂主題鐵道之行,由台北直飛荷蘭阿姆斯特丹,転機再飛抵瑞典斯德哥爾摩,由此搭跨國遊輪到芬蘭赫爾辛基。由赫爾辛基搭上雙層夜臥火車到北極圈,転搭遊覽車繼續北行進入挪威。搭上一段國內航線南下到奧斯陸。展開幾段高原觀光鐵道、遊輪之後再回到奧斯陸。由此再搭跨國遊輪到丹麥哥本哈根,再転機阿姆斯特丹返回台北。


        規劃高緯度的北歐行,自然是挑選短暫的夏季,行前把所有禦寒衣物備齊,但還是不免擔心極帶低溫,是否會比北海道、哈爾濱還冷。經過十五個小時累人的長途飛行,出了第一站斯德哥爾摩機場,迎接的竟是和煦陽光,舒適宜人的氣溫,為我們這趟極圈之行,提供了最理想的天候條件,也為此行平添了好兆頭。

P1000196
        說到北歐,一般都是指丹麥、芬蘭、挪威、瑞典四國,但也可以把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、利陶宛三國納入,甚至遠在北大西洋的氷島、格陵蘭也是。由於地理、文化的因素,這些北歐國家関係異常密切,在歷史上留下諸多重要事蹟,那些和戰結盟恩怨,帝國征服衝突,統治或被統治的更迭,也曾不斷發生。 

 
        而今諸國雖多各有語言、文字、種族,但卻能和平相處,此行跨越各國國境,不只未見查驗関卡,甚至沒有任何國界標示。而北歐五國的國旗,其基本十字圖型完全一樣,只有紅、藍、白、黃的小差異,遠遠望去北歐國旗旗海飄掦,還蠻美麗壯觀的。


        北歐雖同為社會福利國家,均享有経済先進優勢,生活水準品質優越。但在國家政治體制上卻各有不同,芬蘭採民主共和體制,而丹麥、瑞典、挪威則維持君主立憲,君王為國家元首,雖不管政事,每年定時在皇宮陽台亮相揮手,仍是國家大事,也是國王或女王最主要的官式活動。

IMAG0855
        而在歐洲事務上,也有些不同的路線及政策。挪威迄未加入歐盟,卻與芬蘭早就是北約會員國。而在貨幣上,只有芬蘭參與歐元區使用歐元,瑞典、挪威、丹麥均分別有自己國家的通貨克郎。也使得此行四國用四種貨幣,且多不接受歐元,真是不便至極。尤其碰上投幣付費的洗手間,更是困擾不已。還好,北歐四國均屬申根簽証國家,此行無需事先取得簽証,台灣護照一路暢通無阻。


        此行遊歷四國,但以芬蘭的極圈蒼茫大地、千島之國,以及挪威的北陸及峽彎奇景為主。丹麥及瑞典停留較短。我們體驗了奇妙的永晝白夜,欣賞壯闊山河峽谷。我們有機緣探訪了童話大師安徒生的故居、聖誕老人的原鄉,親臨了諾貝爾奬頒獎的大會廳,還抽空遊覽了芬蘭音樂之父西貝流士紀念公園,可惜沒機會造訪葛立格紀念博物館。


        返回台北後,聼說台灣此地這些日子持續高溫,暑氣逼人,還打破歷史紀錄。有好友開玩笑説,你們可真會挑時間、地奌,還到北歐避暑去了。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IMAG1001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 IMAG0783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去年2014年九月間,英國舉行了全球關注的蘇格蘭獨立公投。執政的保守黨初期軽鬆以對,直到後期支持派聲勢髙漲,情勢突然轉趨危急,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真有解體的危機,保守黨政府方開始正視問題,大力拉攏蘇格蘭人民,開出諸多讓利支票,還溫情召喚,強調還是在一起比較好。投票結果,反對獨立一方以55%對45%,10個百分點的差數否決獨立公投。縂算讓英國鬆了一口氣。


        投票結果揭曉,終身投入領導蘇格蘭獨立運動,原有望成為蘇格蘭建國之父的 Alex Salmond ,在衆多蘇格蘭人民擁戴繼續領導聲中,以感性的話語,毅然宣佈辭去蘇格蘭民族黨 Scotland National Party 主席及蘇格蘭自治政府首席大臣 First Minister 職位,為公投未過關負起政治責任,而由一個尚無資望的年軽副手繼任。


        一般多認為,經過了英國憲政體制內少見的公投,短期內,蘇格蘭獨立或者脫離英國將不再是個議題,英國也不必再面對這個紛擾的問題了。而在這段公投活動期間,支持及反對兩派之間,劍拔弩張對立之勢,其實也衝擊了整個蘇格蘭社會,這種被政治因素所撕裂的族群,也需要時日去彌補撫平。至於蘇格蘭自治政府及蘇格蘭民族黨,在新手上任之際,恐也只能守勢守成了。


        今年2015年五月七日,英國將舉行五年一任的大選,在這內閣制國家,全民投票選舉下議院議員,而由議員席位最多的政黨黨𣁽出面組閣,或必要時聯合其它小黨組成聯合內閣。目前英國大選競選活動正如火如荼展開,執政黨保守黨面臨工黨的強力挑戰,最近民調顕示,兩黨勢均力敵。首相 David Cameron 正在作政權保衛戰,而工黨黨魁 Ed. Milliband 也在最後衝刺,希望奪回執政寶座,恢復本世紀初期工黨的輝煌年代。


        然而,在英國兩大黨輪流執政的常軌中,最近的大選競選活動,卻出現了耐人尋味的情況。一個席位很少的小黨,竟然吸引了衆人的眼光,雖不可能勝選組閣執政,但卻可能影響英國的政治態勢,這個小黨就是前面提到的蘇格蘭民族黨。在最近兩次電視轉播的政黨領導人辯論會上,表現亮眼,令人驚艶,這個領導人就是前面說過的蘇格蘭民族黨新任黨魁 Nicola Sturgeon 。


        這個新領導人有別於一般印象中的政治人物,她可是一位身材嬌小、氣質優雅出衆、服飾端莊得體的年輕女士。在幾位政治領導人間,充滿自信,思慮敏銳,言辭清晰,辯才無礙。電視辯論會後,她成為最近英國政治上最耀眼的明星。當然,她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不可能嬴得這次大選,她本人甚至不可能當選議員席次,因為,她本人並未參選。


        但是,假若選舉結果,不論是保守黨或者工黨勝選,很有可能未單獨擁有過半席次,需循例找小黨組聯合內閣,這時候,蘇格蘭民族黨會不會成為這關鍵的少數,甚至在這聯合內閣中,延攬 Nicola Sturgeon 出任副首相的職務。果真如此的話,蘇格蘭民族黨就從蘇格蘭地方,揮軍進入倫敦政治中心,英國政府的蘇格蘭政策也會有不同的樣貌了。


        以上所論,純屬假設,但即便如此,一個有如旭日東昇的政治明星所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,在衆人矚目關注之下,尤其是領導人意志堅決,旗幟鮮明,原本應該暫歸沈寂的蘇格蘭獨立運動又被推上台面。無論是對蘇格蘭,或對整個英國而言,都是一個需要重新面對的政治形態。


        難怪媒體上有人說, Nicola Sturgeon 是當今英國政壇上最危險的人物。 讓我們持續關心拭目以待吧!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IMAG0786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        從2013年11月,烏克蘭發生反政府示威,進而導致民選的亜努科維奇政府跨台。一年來,烏克蘭的動亂新聞充滿了媒體版面。一場反親俄政策路線的星星之火,幾乎摧毀了2004年橙色革命所建立的民主體制,甚至演變成為烏克蘭境內兵戎相向的慘烈內戰,新政府與親俄地區間的武裝衝突至今仍持續延燒,而烏克蘭東部居民無奈飽受戰火殘酷洗禮。


        這埸因俄羅斯因素引發的烏克蘭戰爭,牽涉歐洲東西兩大陣營的戰略利益,影響至為深遠。雙方角力折衝,事態情勢發展也趨於複雜多變,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。2014年初,烏克蘭東南部富庶的克里米亞,在俄羅斯的主導下,發動併入俄羅斯的人民公投,俄羅斯在表面上未動干戈情況下,實質佔領俄裔佔絕對多數的克里米亞。而俄裔居多數的頓內次克及盧甘斯克地區,則是遍地烽火,雖俄羅斯否認,國際間也多認為是俄羅斯代理人的戰爭。也難怪媒體報導,今年在澳洲舉行的G-20峰會,當今世界強人-俄羅斯普亭縂統受西方陣營冷落抵制,等會議一結束,就板著臉孔匆匆離開,返回莫斯科 "補眠"了。


        烏克蘭位於歐洲中部東南端,東臨俄羅斯,北接白俄羅斯,西與波蘭、斯洛伐克、羅馬尼亞為界。面積達六十萬平方公里,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。人口約四千六百萬人,烏克蘭人約佔七成五,餘為俄羅斯及其它族群。由於位居歐洲東西樞紐要衝,無論東歐西進,或西歐東進,乃至作為東西歐的緩衝屏障,烏克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,也造就了烏克蘭波折艱辛的歷史。二次大戰初期的基輔戰役,以及後期関鍵的第聶伯河會戦,都是在烏克蘭地區展開了浴血戦。


        俄國共產革命後,烏克蘭成為蘇聯的成員國,受俄羅斯的管轄統治。二戰後,聯合國成立,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及俄羅斯三國,成為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代表,顯示了烏克蘭獨特的政治及歷史地位。直到1989年蘇聯解體,其間雖經過鬆散的獨立國協階段,烏克蘭終於正式脫離俄羅斯成立真正獨立共和國,2004年,尤申科当選新任縂統。烏克蘭走向開放,親歐盟路線。國內政治雖有紛擾,主要還是受制於微妙的國際現實情勢中,很不幸地,烏克蘭又陷入今天的國家動亂局面。


        當年蘇聯觧體,各成員國紛紛宣告獨立。瀕臨黑海的重要戦略要地克里米亞,俄羅斯竟大方畫歸烏克蘭。克里米亞扼守黑海,係蘇聯黑海艦隊之要塞基地。或許兄弟分家情分猶在,殊未料幾年之後,情勢丕變,東西陣營對峙又起,烏克蘭政府轉而傾向西方,俄羅斯頓然喪失戰略要地,西線門戶洞開。俄羅斯藉烏克蘭動亂之際介入,實質併吞克里米亞,其實是有脈絡可循的。克里米亞半島海岸風景秀麗,氣候溫和,係知名的旅遊度假勝地。二戰末期,同盟國俄、美、英三巨頭簽訂的雅爾達密約,就是在克里米亞雅爾達簽訂的。


        烏克蘭地理位置優越,土地肥沃,農業頗為發達,為歐洲著名的糧倉。再加上礦產豐富,冶金、機械、化工等重工業在經済上佔有重要地位,亦為歐洲重要工業化國家。而令人痛心遣憾的車諾比核電廠意外意件,是1986年發生在蘇聯時期的烏克蘭。而這兩年,中國強力發展海上軍事力量,第一艘航空母艦 <遼寧>號盛大威武成軍,引致全世界注目,這艘航母的船體暨基本設施,就是烏克蘭造船廠製作的。


        烏克蘭位居要津,近年卻是烽火連連,期盼戰爭早日止息。然則在國內已被挑起的族裔對立,再加上國際勢力的對抗糾結中,不知和平何時方能降臨烏克蘭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
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«123